|
|
|
|
|
|
|
北京大学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4月22日说,中德科学家利用太阳日球层观测飞船上的太阳紫外辐射分光计,发现日冕中太阳风高速流发源地冕洞的磁结构成漏斗状,这些漏斗状的磁场结构底部位于太阳表面网状磁结构的边缘。新发现被视为认识太阳风起源磁场本质的一大突破。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中。
过去,科学家观测到太阳风高速流来自太阳表面被称为冕洞的开磁场区域,但是冕洞的磁场结构难以琢磨。参加研究的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涂传诒说:“我们利用一种新的方法,综合观测到的复杂物理现象,获得了冕洞源区的物理特性:太阳风高速流来自日冕漏斗结构,在光球层上部2万公里的高度,以10公里/秒的速度发出。”
“以前认为太阳风高速流起源于光球层上方电离的氢离子层的开磁场区,”研究合作者EckartMarsch教授说,“然而,C5+离子谱线微小的多普勒平移显现表明在5000公里高度没有明显的太阳风。在漏斗周围高度只有几千公里的小的磁回路给太阳风不断补给了等离子体流。通过磁重联等离子体从周围加入到漏斗中来,它们最终将被加速形成太阳风。”
科学家表示,研究成果的突破点在于发现太阳风来自日冕的漏斗状磁场结构,而这些发出太阳风的漏斗状结构置于磁场网状结构的边缘。在太阳表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