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而软组织主要是由蛋白质等有机物分子和矿物质构成,如果对新鲜的骨组织进行脱矿物质处理,就会剩下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软组织。但对恐龙等古生物而言,当它们死去并变成化石后,其中的蛋白质等有机分子就会分解,剩下的化石就只是矿物质。这样,如果进行脱矿物质处理,就会把整个化石都溶解掉。那么,美国这些学者又是怎样从恐龙化石中获取含有蛋白质的软组织的呢?
学术界质疑
质疑一:软组织中仍保留着DNA?
何斌(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DNA信息提取专家):
“这个特例中,软组织指的是血管组织,正常情况下含有DNA。目前的证据表明,考古生物样品在数万年后,仍然可以提取到可供分析的DNA。此例中,经过6800万年后,是否能够提取出DNA进行分析,还有待证明。”
施魏策尔(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助理教授):
“尽管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像血管和细胞,但目前还没有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它们是恐龙的残余物。也许它们只是我们先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矿物质的残余。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如果真是恐龙的软组织的话,为什么能保存这么久?施魏策尔教授坦诚回答说,她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施魏策尔透露,她们的研究小组正在致力于分析她们已经提取出来的物质,确定这些物质中是否有恐龙的分子。“我们想确认这些物质的成分以及它们从活物转化到现在这种状态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质疑二:DNA到底姓“质”还是姓“核”?
像恐龙这样如此久远的动物的肌肉、皮肤等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木乃伊化之后才可能保存下来,在前苏联的北极永久冻土带就曾发现过猛犸象的肌肉组织。即使真的能发现恐龙化石中保存的结缔组织、软骨组织等,这些软组织也可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硬化后保持完整的外形,但内部的DNA则很难测定;如果确实有DNA信息被提取出来,其DN-断很有可能是线粒体DNA,也就是细胞质DNA。那么,恐龙的DNA到底能不能准确的测定出来呢?
何斌:“DNA测定其实很简单,问题是在于考古样本中DNA能否保存下来。目前还不知道美国方面声称获取的恐龙DNA的详细情况,但是根据常识来判断,细胞质DNA的含量较为丰富,保存下来的可能性较大,对其进行分析就变得容易一些。因此,施魏策尔博士他们提取的DN-段很有可能是细胞质基因组DNA。”
“生物体DNA可以分为细胞质DNA和细胞核DNA,细胞质DNA可区别于细胞核基因组,前者可能有数千套而后者一般只有两套。所以,细胞核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而细胞质DNA只负责表达部分遗传功能。对脊椎动物(恐龙为其中爬行动物)来说(大部分动物如此),几乎全部基因都在细胞核基因组中。”
质疑三:DNA能否不受外源污染?
即使恐龙化石的软组织仍然存在,仍然会有其他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人类真的希望复制恐龙,那么首要的就是确保获得完整的恐龙遗传信息,而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怎么在保证不受外源污染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得到尽可能多的恐龙细胞核DNA的信息?
邓亚军(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DNA信息提取专家):
“如果在恐龙细胞核DNA的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发生任何错误,那么复制恐龙就是一句空话,甚至会导致复制出无法想象的怪物。”
其实早在1995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宣布,他们成功地从一枚特殊的恐龙蛋化石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但是,此后经过专家的进一步论证,认为这一结论下得过于匆忙。目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北大学者的这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受到了外源性污染,从恐龙蛋化石中提取出有机物的实验是失败的。
专家观点
季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
“几乎没有可能从化石分离出的‘软组织’中找到恐龙的DNA。”
“因为,化石在岩石埋藏中被地下水浸泡,已经将恐龙的DNA污染。即使从‘软组织’中提取到DNA样本,以目前的技术手段也无法确切证明是否是恐龙的DNA。”
何斌:“就现在的条件来说,复活恐龙基本上没有现实可能性。”
“复制恐龙,科学家首先要解决濒危动物复制、然后是新近灭绝动物复制的尝试,前者从活细胞开始,后者在有可能得到完整的遗传密码(DNA)的条件下值得尝试,结果无法预测。从考古生物样本中既无可能获得活细胞,获得完整遗传密码的可能性希望渺茫。人类已经可以对单个细胞(细菌)进行改造,但这是在了解其完整遗传密码的条件下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复活恐龙基本上没有现实可能性。”
邓亚军:“对于人类什么时候能复制出恐龙这个问题,还要几千年。”
两点思考
思考一:复活恐龙究竟有没有必要?
一方面是科学家在欢呼找到了复制恐龙的线索,而另一方面,已经有人提出是否同意科学家复制恐龙的问题:究竟让恐龙重新苏醒过来有什么意义。对此清华大学自然科学史专家刘兵教授认为,如果复制恐龙是一种局部可控的实验室行为,那么作为学术研究无可厚非。但如果期望通过复制恐龙人为改变自然过程,那么这种行为就必须受到制止。他说,复制出的是真恐龙还是某个怪物?复制出的恐龙会在现在的自然环境中出现哪些反应?这些问题都没有人能回答。他表示,事实上在《侏罗纪公园》原著中,作者已经通过灾难性场景的描写表达出了这种对人类人为干预自然进程的深层次担忧。
思考二:复活恐龙与保护现有的物种相比,谁更重要?
专家预测,现在世界上的物种在以每年3万种的速度在消失,而且这个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甚至有人预测,今后50年里,现有的物种会有一半消亡。人类的精力和资金是有限的,现有物种的拯救我们还没有解决,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和金钱,来研究如何使消失了N个世纪的恐龙复活呢?
《侏罗纪公园》原著作者米高·基里顿,在自己的作品中暗示地带出一个意识:或许,人类的最尖端科技可以扭转命运,让恐龙复活;但无法改变的,竟是自己本身!
新闻缘起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恐龙的研究一直局限在骨骼化石上。三月二十四日,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在距今七千万年前的霸王龙化石中发现了软组织,其中可能包括血管和细胞,他们把自己最新研究的成果投给《科学》杂志。
科学家在蒙大拿州发现了一个霸王龙的腿骨化石,化石在从出土地点搬离过程中断裂,露出了一些物质,科学家们遂对化石内部的组织展开分析。虽然这个样本的化验仍在进行,但科学家并不排除会找到DNA(脱氧核糖核酸),即《侏罗纪公园》片中人类迈向复制恐龙的起点。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