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半个世纪以前就应用于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研制,其原理是分别将已被杀死的和毒性减弱的病毒注入人体,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来防病。另外,美国科学家还打算将非典病毒基因与腺病毒结合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操作生成非典病毒的表面蛋白质来开发疫苗。
日前,美国卫生部曾召集美国20多家药厂、研究所到华盛顿开会,希望它们对研究非典疫苗和药品给予更多关注。美国有名的大药厂默克公司和另外一家大药厂法国安万特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一直从事非典疫苗的研制工作。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所或大学里的实验室也对非典疫苗的研制工作兴趣浓厚。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冠状病毒专家赖明诏说,目前美国有大约10个实验室擅长对冠状病毒的研究,每个实验室都有数百万美元的科研经费。在非典疫情出现后,各家实验室都把部分研究力量转向引发非典的这种冠状病毒,而且各家实验室一直保持沟通。
此前,华裔旅美学者高文涛博士和同事曾经开发出一种基因工程非典疫苗,成功地使接种的猴子产生了针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反应。这也是首项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非典疫苗研究成果。 高文涛与合作者根据非典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数据,快速合成出编码非典病毒刺突蛋白、膜蛋白和核蛋白三种蛋白的基因片段,并分别将它们与作为载体的腺病毒结合,最终开发出这种基因工程疫苗。
高文涛在研究过程中对非典病毒基因编码进行了优化,使蛋白能得到更为高效的表达。研究人员随后采用肌内注射方式为6只猕猴接种了新型疫苗,并在28天后让猴子接受加强接种。作为对照,另有2只猕猴接受同样剂量的单纯腺病毒载体注射。结果发现,6只接种非典疫苗的猴子,6周后体内都检测到了针对非典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但对照组的2只猴子体内都没有产生类似的免疫反应。实验还发现,虽然接种非典疫苗的不同猴子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强度存在差别,但总的来说,加强接种能使免疫反应达到最强。
高文涛说,非典病毒并不可怕,它是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的,我对此表示乐观。目前,一些科学家对非典疫苗研究持谨慎态度,认为不能操之过急。高文涛介绍说,冠状病毒专家们最主要的担心是一些疫苗可能产生疾病增强效应。通常情况下,动物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会与病毒结合,使病毒无法再感染其他细胞,病毒也会很快被免疫系统排除。在这一过程中,病毒容易被巨噬细胞吃掉并消灭。但很早以前,荷兰曾在产生中和抗体的猫身上发现,冠状病毒被巨噬细胞吃下后不但死不了,还会在巨噬细胞内部复制,这就是所谓的疾病增强效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截至2003年7月,全球有8096人患非典,774人死亡。疫情最终通过流行病调查、隔离患者和被感染人员、以及实行严格的旅行限制而得到控制。此次用于人体试验的疫苗由加利福尼亚州的生物医药制品公司Vical Inc.根据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合同承担生产。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