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一种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降温装置
  • 科学家绘制出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
  • 可使手提电脑快速充电的蓄电装置
  • 手机辐射究竟是否威胁健康(图)
  • 民航飞机模拟视力系统(图)
  • 用低压电流金属网挽救珊瑚礁(图)
  • 猎户星座中的巨大星云(图)
  • 全球日均3万台电脑被黑
  • 解析广西巴马人为何长寿
  • 超新星诞生的见证人(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解读

    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粒子是什么?自然界中存在着哪些力,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些是整个20世纪乃至现在都困扰物理学家的难题。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通过他们的研究为回答这些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夸克等是比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夸克等组成了质子和中子,中子和质子又形成原子核,最终产生原子以及今天的宇宙万物。现有的物理学理论还认为,自然界中存在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等4种力。其中,夸克通过强作用力组成质子和中子,而这种强作用力主要通过另一种名为胶子的基本粒子来传递。 

      但物理学家们在研究夸克时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从没有发现过自由的单个夸克,只有2个或3个夸克的集合体才能处于自由状态,通常情况下夸克总是被约束在质子和中子内部。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格罗斯、波利策和维尔切克提出的“渐近自由”理论,为此提供了解释。 

      3位科学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强作用力会随着夸克彼此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没有夸克可以从原子核中向外迁移,获得真正的自由。通俗地说,这一现象有点像拉一根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橡皮筋拉得越长,其产生的力量越大,人拉起来也更为费劲。同样根据“渐近自由”理论,强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