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一种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降温装置
  • 科学家绘制出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
  • 可使手提电脑快速充电的蓄电装置
  • 手机辐射究竟是否威胁健康(图)
  • 民航飞机模拟视力系统(图)
  • 用低压电流金属网挽救珊瑚礁(图)
  • 猎户星座中的巨大星云(图)
  • 全球日均3万台电脑被黑
  • 解析广西巴马人为何长寿
  •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解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诺贝尔奖其实属于年轻人

    家们知道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建构,但还并不真正了解夸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从未单独发现过夸克。60年代末,研究人员发现质子和中子内夸克的行为,几乎就像自由粒子一样,并没有紧紧地被拥抱在核内。这些夸克如何能自由地运动,而又不会跑出来呢?三名科学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了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工作。 

      1973年,格罗斯和维尔切克二人,与普利策个人分别在“物理评论通信”上发表文章,用数学模型解释了夸克的上述神秘行为。3位科学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强作用力会随着夸克彼此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没有夸克可以从原子核中向外迁移,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些夸克会永久地被结合在一起,因此不可能找到单个的夸克。 

      维尔切克在获奖后说,他当初使用纸和笔进行理论计算时,最初的计算结果写满了几个笔记本,可以说研究工作十分枯燥无味,但就是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才会带来今天他获奖的辉煌。科学研究人员要有耐寂寞、枯燥的心理准备,才能出大的成果。心情浮躁、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是很多青年科学家长期出不了真正成果的最大心理障碍。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