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物“半棵树”的“顶端类群”脊椎动物始祖(昆明鱼、海口鱼)和“底端类群”古虫动物门,初步论证了该谱系演化中两个最受关注的问题。
舒德干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现代动物“演化树”中,由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两大谱系构成的庞大“树冠”,构成了今天动物多样性主体。在寒武纪大爆发这一规模最为宏伟的生命创新事件中追寻“树冠”上众多门类的实证起源,构成了进化论第3次大修正的一个核心命题。
1984年至1994年的10年间,云南澄江化石库中的发现使早寒武世原口动物“半棵树”开始“硕果累累”,但后口动物“半棵树”却依然“光秃秃”。
有意义的是,在后来的10年里,舒德干等人连续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10篇论文,使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现生后口动物谱系中的全部3个门类里,脊索动物门和半索动物门中的大多数类别的古老代表都陆续浮出水面,而且还出人意料地发现了一个更为原始的绝灭门类——古虫动物门。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被视作现代海洋中“代表动物”的棘皮动物门如人们熟悉的海星、海参和海胆,在澄江化石库中却始终不见踪影。
舒德干认为,这次科学家对这种奇特演化过渡类型古囊类棘皮动物的发现和深入分析,在进化生物学上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一是提出了有实证支撑的棘皮动物门起源的新假说。古囊动物躯体分为两部分,其前体与其它古生代的低等棘皮动物一致,而后体却仍保留了原始后口动物古虫类的基本特征,从而证实了现代五辐射对称的棘皮动物的祖先原本是两侧对称的。二是在演化形态学上进一步支持了古虫动物门代表了后口动物谱系中最原始类别的思想。近年来,这一推测更得到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资料的证实,即全身分节且具有简单鳃裂的古虫类应该构成后口动物“半棵树”底部的理想类群,初步解决了现代动物学关于后口动物谱系缺失“根底”的困惑;三是古囊动物的发现使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后口动物谱系轮廓,因而得以对过去的“五步走”演化假说做出重要补充和发展。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