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失去的质量很大——每年会失去约500个地球质量,因此要找到船底星座主星外层与围绕它恒星风之间的边界非常复杂。
借助于VLТ望远镜的红外测量仪器天文学家成功首次确定了船底星座恒星风的大致形状,照片显示,在雏人星云的中部主要是带有很多明亮“气泡”的点状光源,这些“气泡”与点状光源的距离很近。利用干涉测量法进行的观察作出了一个真正意外的消息,船底星座恒星风令人惊奇的不均匀:其中一个轴是另一个轴长1.5倍,并且长轴与更巨大蘑菇状云团形成的方向一致。
天文学家有可能只是观察这样的情况,即船底星座恒星风在两极方向“延伸”。观察者的主要假设在于,位于恒星风深处的船底星座主星本身在两极方向被压扁,于是两极更接近恒星中心,在恒星中心处发生着热核反应,因此两极会被加热到更高的温度。这样在两极方向辐射压力也更高,而两极外层区域将比赤道外层“吹出”得更强烈。
从这样的模型出发,研究人员计算出船底星座主星的旋转速度,该速度原等于最大速度(在最大速度下恒星会发生分裂)的90%。现在,船底星座主星失去质量的速度极快,估计会在10万年里完全消失。更有可能发生的另一情况是,船底星座主星会早得多地以超新星爆发而消失,这种情况只需经过相当短的天文学尺度——1万~2万年即可发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