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2003年11月27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有一篇题为“柯伊珀小行星带形成于海王星迁移期间物体挤出”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解释了在实际和计算的柯伊珀小行星带中小行星总质量之间形成的偏差。
柯伊珀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第八行星海王星轨道之外,海王星轨道直径比地球轨道直径大30倍,柯伊珀小行星带由大量冰体组成,它们的直径可以达到几百千米。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应该从行星中降级,将它列入柯伊珀小行星带。柯伊珀小行星带中的第一颗小行星是在1992年发现的,从那时起已记录有近1000颗小行星,其中最大一颗小行星编号为2001 КХ76的直径超过1000千米。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一直认为,柯伊珀小行星带中的巨大天体是由一些小天体形成的,就像太阳系“真正的”行星一样。但是这样形成的柯伊珀小行星带小行星总质量应超过地球质量的10倍,可是观察表明,它们质量的作用效果却小了100倍。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丢失”的99%柯伊珀小行星带小行星质量,但是一无所获。
上述文章作者认为,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质量丢失,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只是延伸到海王星现有的轨道附近,即它的半径为30个天文单位。而现在柯伊珀小行星带占有的区域是空虚的,柯伊珀小行星带所有小行星都形成于离开太阳近得多的区域,并且是行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