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又到了新茶上市的季节,各地茶商乘第10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东风,纷纷来沪登场,如浙江松阳的“松阳银猴”、江西得雨集团的“得雨活茶”等,被茶文化节组委会定为指定用茶或推荐用茶,申城茶市透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新绿。
然而茶市也有隐情,茶叶良莠不齐。据沪上茶界著名专家、上海茶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启贵先生披露,目前茶市“猫腻”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一是混淆产地、等级,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如“碧螺春”原产地在苏州洞庭西山、东山等一带,而一些茶商将不是产自西山、东山的茶叶冒充正宗“碧螺春”。茶叶是分等级的,春茶有“明前”、“雨前”之分,品种、采摘时间、炒作技艺不同,茶的等级就有高低之分。有的茶商便玩起花头,搞价格欺诈;二是茶叶包装上也有讲究,按照标准包装上有10多个项目标识,但有些茶商在包装上标识不齐,有的干脆“三无”;三是炒作过甚,以“拍卖”为名标出天价,有的“极品茶”动辄标价几万、十多万一斤,价格高得离了谱,脱离实际价值和消费水平。此外,一些散装茶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残留量严重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茶博士”说,为了规范上海茶叶市场,除了要开展茶科普活动,倡导科学饮茶,鼓励喝生态茶、有机茶,以此来保健养生外,还要大力扶持各地来沪的好茶、名茶。
刘启贵还告知,如今上海人均年消费茶叶已达90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