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打鼾者易发交通事故
  • 水在改变火星的地貌(图)
  • 俄卫生部长解说催眠性气体(图)
  • 新疆惊现1亿多年前贝类化石群
  • 长寿基因与寿命延长之间的关系
  • 我国脑死亡立法进入实质性程序
  • 喝咖啡令女性变得更加聪明
  • 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精度的监视系统
  • 破解女性易患抑郁症之谜
  • 人的步态像指纹一样独特(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脑死亡概念涵盖3个层面

    死亡的概念及死亡的标准,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国度并不相同。

      我国对于人的死亡界定,承袭这样一个标准:即心脏完全停止跳动、自主呼吸消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死亡”。

      长期以来,“心死亡”标准一直指导着我国传统医学与法律。

      然而,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深化这样一种认识,即当人的脑细胞死亡数量达到或超过一定极限时,其思维意识、感觉、自主性活动及主宰生命中枢的功能将永久性丧失。故此, “脑死亡”(brain death)应当作为诊断人类死亡的科学基础。

      脑死亡的概念,确切地讲包括3个方面:

      1.大脑皮层死亡。大脑皮层主管人的思维、意识活动等心理功能。大脑皮层一经死亡,上述功能便不复存在。医学上称此为大脑皮质弥漫性死亡 (diffuse cortical death);

      2.脑干死亡 (brainstem death)。人体有12对脑神经均经脑干发出,主管人体感官、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脑干死亡之后,依靠现代医疗手段所能维持的包括残余心跳在内的部分生物特征,不再表明生命的继续存在。这就是现代医学的“4—3—2定律”:脑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