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将来,人类会实现遗传学与计算机的融合。
一方面,芯片将广泛进入人体内,它们不像起搏器和助听器那样是外在补缀,而是通过微技术像细胞般被吸收并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们将把越来越多的有机“生命”所具有的品质传递给目前所认定的无机物,碳—硅的“楚河汉界”将模糊不清。碳基有机物将发挥半导体那样的功能,而硅基无机物将具备生物脑功能。
当人体芯片演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将会得到一组由人造神经相连的可以互换的器官,这些器官彼此嵌合得很好。
在这些“电子器官”与人的感觉接受器和肌肉的结合处,不断地会有比特流在碳/硅裂隙间穿过。它们与外部数字化世界连通的地方,也就是人类神经系统与全球数字化网络接通的地方。那时的人将成为一个由标准部件构造而成、可以重新予以设置的电子人,具备无限的扩展可能。
随着数字化网络的节点密度、带宽和地理覆盖范围的增加,以及不同种类的电子器官连接进来,以上的原则会得到推广。人类成为变形金刚一样的电子人,可以随时随地改头换面——根据需要的不同,在资源允许的范围之内租用延伸在外的神经纤维和器官,并重新调配人类的空间延伸部分。
对“电子人”来说,内部和外部的界限动摇了。借用威廉·米切尔的比喻来形容,人类不过是猿猴2.0版,电子人才是猿猴3.0版。旧的人体版本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不断有新的全套升级产品提供给用户。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