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不夜神为何神?(下)
  • 大脑惟利是图导致人类乐于合作
  • 发现胚胎干细胞的开关
  • 无法破解的信息交换系统(图)
  • 小儿麻痹症会死灰复燃吗?
  • 人类将迎接生物界的魔道大战?
  • 如何打赢未来生物战
  • 神秘的火星人脸新照片(图)
  • 棒球明星遗体冷藏起风波
  • 食品垃圾也能发电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活体低温保存需要哪些技术

    ,当温度降低到水溶液的冰点以下时,就会出现晶状的冰,冰晶的形成和生长是低温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常温下,细胞及其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的状态。当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时,首先是细胞外溶液部分“冻结”出冰;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升高,破坏了细胞外溶液的平衡,水分由细胞内通过细胞膜向外渗透,细胞收缩,细胞内浓度提高;当温度不断降低时,冻结和渗透过程不断进行。在复温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冻结的冰不断融化,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渗透,使收缩的细胞膨胀,可能回复原状。上述过程只有被精确控地制,才能使细胞在降温、复温、渗透过程中不被损伤而死亡。

      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胞,要求不同的降温和复温的程序,要求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抗冻剂。一般说来,细胞的体积越大,结构越复杂,要求的降温速率越慢。因为,在降温的过程中,传热的因素和渗透的因素是共同作用的,要找到最佳的配合。

      对指定的某种细胞,存在某个最佳的降温速率,过快冷却和过慢冷却将会造成细胞的死亡。而这个所谓最佳降温速率,对不同细胞有数量级上的差异。
     
      关于“冻结化”过程中低温损伤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细胞内冰的形成及其结晶是过快冷冻造成损伤的原因。而盐浓度过高则是过慢冷冻造成损伤的原因。

      由于“冻结化”方法遇到许多困难,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探索“玻璃化”的方法实现低温保存。所谓“玻璃化”就是用极快的冷却,使细胞及其所处的溶液来不及形成冰晶,一下子以“非晶体”的方式固化下来。

      实现玻璃化所需的要的冷却速率极快,实际上很难达到。例如对于1微米直径的纯净水滴,只有当冷却速率高达107℃/秒时才能实现“玻璃化”。而将极小的样品由室温快速投入液氮所能达到的降温速率一般只有103℃/秒,距“玻璃化”的要求还很远很远。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