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新手机辐射标准流产 ?(下)
  • 视网膜星云是一颗濒死的恒星(图)
  • 发现使有益细菌变坏的基因
  •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智能发育
  • 手机*遇到克星
  • 日本研制个人驾驶宇宙飞船(图)
  • 发现能影响心脏功能的酶
  • 德科学家发现新的鼠类动物
  • 华裔专家实现星际瞬间传送(图)
  • 美国加州新法保护临时爸爸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一切都是数——记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雍炯敏

    要求资助。雍炯敏当时去找校方谈这个话题时,系主任用搪塞和敷衍打发了他。这一来反倒更“激怒” 雍炯敏,他从来就不是畏惧挑战的人。雍炯敏开始了艰苦的求学生活。

      去图书馆查资料、抄要点、背英语,日复一日的苦读成了雍炯敏生活的全部。在别国学生热闹欢度圣诞节时,他孤独的身影依然流连在图书馆、教室和实验室。

      一个多月后,雍炯敏以全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这是智力和毅力缔结成的硕果,期间的艰辛只有雍炯敏自己最清楚。这回,先前敷衍他的主任主动找上门来,表示系里会资助他200美元。数目虽然不多,但在当时,雍炯敏还是激动不已:毕竟这是种荣誉,是对中国学生的肯定啊!

      就这样,站住了脚,雍炯敏这才正式在美国展开了数学研究。

    “不务正业” 叩开金融之门

      1988年,雍炯敏结束了在普度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肯定与赞许。在此期间,他已完成了10多篇论文。他原本可以留在那里教书,优越的研究条件“招呼”着他,但总摆脱不了异乡人的情绪、激不起主人翁的精神;他原本可以在那里工作,丰厚的物质待遇“诱惑”着他,但总忘不了报效祖国的赤子心愿、放不下培养自己的母校和导师。

      雍炯敏回到了飘着浓浓书香的复旦校园。

      与发达的美国相比,国内的科研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象样的实验设备,雍炯敏面对的只是科研、教学两副重担。在数学的一个分支——“最优控制论”研究中,雍炯敏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整整5年时间,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在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实验室里,雍炯敏不断地分析、演算、验证,在前人未曾涉及的途径中跋涉,常常为了一个参数,他和同事们先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演算、记录对比,找出答案。雍炯敏把研究成果整理成80多篇论文和4本专著,在分布参数最优控制理论、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随机最优控制和微分对等方面,雍炯敏和同事们的工作被国际同行称为“复旦学派”。他的论著已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00余次,有40多篇被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收录。1996年,雍炯敏获得了第二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1999年,作为第一完-,他的“确定性无限维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雍炯敏又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雍炯敏的脉搏是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同步的,这种内在跳动显现在体外,则是一种拼搏。随着金融行业的兴起发展,雍炯敏意识到:自己原先研究控制论方面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到金融上去。他开始致力于开拓金融数学这一全新领域。

      然而,在1993年,数学家涉足金融领域的科研项目,还不被有些人理解,不时还有人困惑和怀疑:是不是搞数学太清贫,知识分子也沾上了铜臭味?

      可雍炯敏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不满足“安安分分”做基础研究,他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向抽象的数学发起“实际应用”的挑战。

      首先开始的便是宣传攻势。要让数学界同行先相信数学金融是门科学,雍炯敏与同事们展开了大量宣传活动,1996年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决定设立重大项目,有包括数学金融在内的三个项目被提出,雍炯敏又成为8个发起人之一。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数学金融的重要性凸显,雍炯敏的研究才顺理成章地得到认可。

      迈出了第一步,雍炯敏紧接着寻求与实际部门沟通结合的途径,这一磨合又是近4年时间:上门拜访、说破嘴皮,又是演示又是分析……到1998年11月,复旦数学金融研究所才正式挂牌成立,雍炯敏担任所长;又经过了3年,去年底,复旦爱申金融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组建运转。

    诲人不倦 尽显师长风范

      雍炯敏治学严谨。他常说头脑要开阔,IDEA(创意)要新要活,具体做起来要十分认真。

      作为一个师长,雍炯敏带研究生,重在训练学生的科学眼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独自思考,必要时才在节骨眼上指点一下。在业务上,他是严师,事必躬亲、指导有方。他的研究生从头至尾都是自己带,去年共有1个博士生、4个硕士生和6个本科生毕业。学生写出的论文,雍炯敏从概念到文字,一字一句地看,从不马虎。一般一篇论文他都要经过三稿五稿的修改之后,才能定稿。他常对学生这样说:“发表论文要对别人负责,更多的是对自己负责。”

      在其他方面,雍炯敏又是学生们的良友,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民主平等的学风,深受学生们的敬仰。“学数学不是将来一定要做数学,这是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雍炯敏赞同的就是在科研工作中,要学术民主、百家争鸣,不要养成学阀作风、门户之见、急功近利的坏风气。于是,他开设了数学基础讨论班,由学生自己组织寻找召集人,然后查资料、做报告,再由老师来挑毛病。有位学生这样说:“在遇到难题时,只要雍老师一点拨,我们一下就豁然开朗。” 雍炯敏这一手,在教育部理科基地检查后作为试点向全国推出,北大等名校纷纷仿效。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