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不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
  • 天文学家发现最接近的一对双星(图)
  • 荷兰科学家发现左脑控制语言
  • 劳动者对职业中毒危害有知情权
  • 科学家发现报警蛋白质
  • 人体内存在天然抗菌素
  • 发现引发心率不齐的原因
  • 男性不专一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
  • 科学家推测:外星人比我们想像的多 (图)
  • 科博会:超视距空中机器人成焦点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风云三十年——记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

    关键时刻,卫星远测讯号突然消失,卫星出现了技术故障。

      工程总指挥作出紧急决定: 暂缓发射,卸下卫星整流罩,在塔架上就地检修。

      焦虑的目光投向负责A星研制的上海卫星试验队,又集中到总设计师孟执中身上,心急如焚的孟执中几乎被目光烤焦。

      在西北9月的秋风中,在数十米高的发射塔架上,孟执中率领“上海队”背水一战。

      多大的压力呵!北京中央首长们一次次打来电话询问卫星检修进展,塔架下无数充满企盼的目光。直到10多年后的今天,孟执中还是不堪话当年:“站在塔架上的那份窘迫,我真恨不得从高高的发射塔上跳下去。”

      整整两天,没日没夜的连轴转,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孟执中和他的“上海队”终于找到病因,排除了故障。9月8日,风云一号终于跃上苍穹。

      然而,39天后,先天不足的A星失控,传回的云图渐见歪斜,当时的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急切地问孟执中:“卫星,还有救吗?”孟执中无言以对,眼睁睁地看着自已宝贝的“头生儿子”渐渐消失在茫茫太空。那份悲,那份恸,至今想起来仍心痛。

      两年后,第二颗“风云一号”卫星——B星上天,因太空高能粒子捣蛋,打乱了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虽经地面测控排除故障,但它终在带病运行285天后,无法继续它的使命。

      这,又成为孟执中挥之不去的痛。
      
    C星之喜:航天人用执著生命托起中华争气星

      2001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跨过设计寿命两年的“大限”。在让孟执中等航天人魂牵梦萦的两年间,C星每天向世界各地气象台实时发送10个通道1.1公里高分辨率的可见和红外云图;获取设定的4个探索通道,分辨率为4公里的全球数字量云图,延时回放给我国地面站。C星在我国的天气预报、自然灾害监测、陆地和海洋环境及空间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科研和业务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6家用户综合评价,结论为:C星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中国航天人义无反顾、用生命执著地托起的中华争气之星。

      作为年逾花甲的总设计师,孟执中无悔他8年前的那次抉择。

      1993年,C星研制启动在即,而孟执中已近退休年龄,远在美国、事业有成的两个儿子,多次劝说父亲按时退休,“您在重大压力下工作几十年、拼搏几十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奖,上海市、航天部的大奖都得过了,您此生足矣,晚年也该喘口气、享享清闲了。”

      不是没有想过退休 ,健康状况欠佳的孟执中何尝不想卸下压在肩头已多年的千斤重担,轻轻松松与妻儿孙辈共享天伦。然而,A星的夭折,B星的短寿,就此定格为他永远的遗憾?孟执中岂肯“善罢甘休”?

      经过两次挫折,航天“上海队”不可避免地有些士气低落,此时此地,作为久经沙场的领衔人、主心骨,孟执中能退吗?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压力。

       孟执中出现在C星研制动员大会上,成为上海航天人的“定心丸”。会上,孟执中语重心长,向他的新老战友敞开心扉:“我干了近30年的卫星,目前的结果——我不满意!我在这里表个态,C星研制,不管天塌地陷,不搞出个让国家和人民都满意的结果,我是不会离开岗位的!……”话音未落,全场掌声已在一片泪眼中炸雷般响起。

      会上,孟执中仔细分析了A星、B星夭折、短寿的原因及教训,他强调“卫星质量无小事”,要把卫星长寿命、高可靠为目标,把卫星质量、可靠性与性能指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根据这一目标,孟执中和他的患难与共的同志,在C星整个研制过程中,采取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保证了C星质量。

      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过度的紧张工作,使孟执中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常常连续几夜难以入眠,连走路都摇摇晃晃。 局领导几次三番下命令将他“押送”回家,但他心系“风云”,始终坚守在C星研制第一线。说来也怪,一停下来就犯困的他,一到看方案、提见解时,立刻判若两人,思路清晰、精神抖擞。

      过度操劳,孟执中还多次因胃出血,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他的住院,只是将办公室挪了个地方。起先,医生、护士们还拦阻带着问题、带着图纸或设计方案来找孟总的“探病者”,但他们终于被航天人的精神所感动,在不影响孟执中治病的前提下,网开一面。

      在“风云一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历程中,孟执中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培养出了一批中国航天的技术骨干。

      将“风云一号D”星成功送上苍穹并正常运行后,即将登上“古稀”台阶的孟执中是否可以画一个圆满句号了?

      孟执中还是欲罢不能,因为手中还有新一代的 “风云三号”卫星的研制任务。为了中国航天再创新辉煌,他还将“老马识途”走一程,他现在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有更多年轻的科技“帅才”尽早脱颖而出。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