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不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
  • 天文学家发现最接近的一对双星(图)
  • 荷兰科学家发现左脑控制语言
  • 劳动者对职业中毒危害有知情权
  • 科学家发现报警蛋白质
  • 人体内存在天然抗菌素
  • 发现引发心率不齐的原因
  • 风云三十年——记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
  • 国际博物馆日里话博物馆
  • 外来生物给我国带来四大危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我们的科技影视片为何没人看

    狭窄,形式枯燥,制作也比较粗糙,缺乏足够的视觉冲击力。” 

       从玉渊潭公园里出来,中华世纪坛展厅的大屏幕前, Discovery的纪录片正滚动播出。空地不大,却围着不少观众,还有一些人席地而坐。 

       据科技周组委会的一位科普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科技影视片是向大众进行科普的“重头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科普工作上的资金投入,超过40%用于资助科普影视作品。该基金会认为,趣味性影视科普节目最能吸引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此外,美国还注重科普影片与正规科学教育的合作。基金会要求执行机构在开展科普影片拍摄的同时,努力开发适用于学校和家庭的延伸教育材料和活动,如编写教师指南,制作磁带、软件和成套教具等。大部分科普影片的利润很微薄,但由于周边项目的开发,科普也给执行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而科普作品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作用。 

       在我国,“拍摄一部科普片,资金投入不多,制片厂也不指望靠这些片子赢利。拍的时候多是采用一些简单的手法,运用一些现成的设备和条件,做出来的东西形式单调,手法呆板,当然难以吸引观众。”一位多年从事电影制作工作的人士说,“这些科普片大多很短,谈不上正式上映,通常与故事片一起放映,更不要说和科普片相关的其他产品的开发了。”他还指出,科普新片也很少,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今年在为中小学生推荐科普影片时,甚至找不出一部适合的作品。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有观念、制作、技术和经营等多方面的问题。业内有关人士提出,除了在经营方面让制作方分担经费,以促使他们提高影片质量外,还要在制作、发行、开发相关产品方面多动脑筋。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