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怎样进行的?
徐希平在向NIH申请资助“气管感应”的报告中,叙述了在安徽进行现场调查的情况。报告说,“我们研究(项目)的每个县,都有一个-医疗网络(县、乡、村)。这个医疗体系在25年前建立,为所有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它下属的28000名内科医生为进行一项哮喘病的遗传基因研究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为开始这样一项研究,通过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识别出了哮喘病指标个案家庭。首先,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庆市医院/研究所的核心研究员在每个乡办了一个为期3天的培训班,培训乡级和村级医生,收集指标个案家庭的信息。第一天用来解释研究的目的、规模和程序。介绍了指标个案家庭的定义,举出几个例子。要求每个村医回到自己的诊所准备一个名单,列出所有的有哮喘病患者或支气管病患者家庭。在后两天,从所有的村医那里收集起所有指标个案家庭的信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肺病专家同乡医村医一起检查了所有指标个案家庭的名单,去掉那些不合乎要求的家庭。培训班结束后,现场队员和村医访问了每个指标个案家庭,用一个短的问卷证实村医提供的信息。他们还收集了一些额外的信息,包括家庭人口多少,家谱,健康状况,症状和用药情况。”
“根据这些信息,按以下标准选出指标个案家庭:1.哮喘病患者至少8岁;2.有一个至少8岁的同代同胞也有哮喘病;3.父母都健在;4.父母有一人有哮喘病史;5.患病的同代同胞的病是慢性的,时断时续地咳嗽或气喘已连续3年。我们进一步识别出……有严重哮喘病的,有另外患病的同代同胞的,有初患哮喘病的家庭,以及属于一个较大家系的核心家庭。最终的指标个案必须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一年之内至少看过3次内科医生(治过敏的或治肺病的);2.有3年以上哮喘病史的在一年之内至少去过医院一次。”
对于符合标准的家庭,“要求所有的家庭成员都知情同意”。然后,“按照NIH关于哮喘病遗传学的合作协议进行下列程序:“1.将评估呼吸道史和症状、职业和吸烟史、家庭环境以及家庭哮喘病和其他慢性或遗传病史的问卷标准化;“2.肺功能检测(肺活量测定法);“3.对所有受试者用大于60%的FEV1做甲胆碱测试;“4.支气管扩张剂测试;“5.用阳性阴性对照测试皮肤对10种特定抗原的反应;“6.抽血看血清IgE水平,phadeatop,嗜伊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提取DNA。”
在报告中,徐希平说,“在今后4年里,我们每年将为每个表型积累40对极不一致的同代同胞对。现场数据收集将在1999年6月完成,届时将获得总共4000以上个家庭的大约2万个个体进行分析。”
一些美国和中国专家提出,这里涉及到两个很敏感的问题:第一,做这类实验是否严格使用了一次性针头?第二,对参与者使用的药物对他们有无敏感?当然,这里还涉及到所有参与者——仅“气管感应”一个项目就有“4000以上个家庭的大约2万个个体”——是否真正对所有上述情况真正“知情同意”?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