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他的一封信,谈到"当血污的指印在泥土、杯子等东西上留下痕迹时,它们就能导致用科学方法来证明罪犯的身份"。英国科学家法郎西斯·盖尔顿在前人基础上首创指纹分类编码技术,1882年他的专著《指纹》出版。其中记述3个影响重大的结论:1.指纹终身不变;2.指纹可以识别;3.指纹可以分类。书中提出,"在640亿人中,才能找到一对特征完全相同的指纹"。布塞蒂奇在盖尔顿研究的启发下,于1892年创造了一套实用的指纹分类方法,他在《人体测量学和指纹学使用概论》一书中,详述了指纹学的优越性。1896年,阿根廷警察局在世界上率先使用指纹鉴定。从此,近代指纹鉴定风行世界警坛。目前,世界各国的法庭都认可指纹鉴定证据,并把它当做"证据之首"。
指纹科学性受到质疑
人们对于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几乎从未怀疑过。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1997年,当年轻的英国女警官雪莉·麦凯蒙受不白之冤,对指纹证据提出质疑时,她身边所有的朋友都觉得她发疯了,就连她父亲也说,"我从警30年来,一直认为指纹鉴定是一贯正确的。"然而最近几年,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开始受到质疑。
2002年1月8日,美国费城的《法律情报员》报报道说,作出"指纹鉴定不科学"裁决的法官路易斯·波拉克,声名显赫、知识渊博,曾先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和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
费城破天荒的判决,缘自被告律师长达两年的努力。被告律师坚持认为,指纹的分析应当符合1993年美国最高法院制定的标准。该标准要求:联邦法官必须在采纳专家证词之前断定其可靠性,某个专家不能就某种法医技术的科学性、可靠与否作肯定性证明,除非它的精确性经过测试,其误证率为人们所知。根据这一标准,1999年联邦公共辩护者罗伯特·爱泼斯坦首次向指纹鉴定术发起了挑战,但遭到了拒绝。然而后来许多被告的律师都采纳了爱泼斯坦的观点,纷纷指责指纹鉴定术的不确定性:构成指纹相吻合的标准,与指纹鉴定者们平日训练的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犯罪现场指纹识别的精确性,也从来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过测试。比如那些从现场提取的指纹,往往污损、扭曲,甚至残缺不全。指纹专家只能证明所对比的两种指纹"相似",但很难说"吻合"。
波拉克受理了被告律师的上诉后,认真作了分析和调查,结果发现以往的指纹分析没有达到最高法院标准规定的严格的测试要求。
波拉克的观点是,他相信没有两个人的指纹完全相同,但指纹专家的证据鉴定实际上是主观的决定,这当然可能犯错误,所以指纹专家们强调“已经被正确运用了很久的方法其错误率几乎为零”的说法,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是美国司法判决中对指纹鉴定提出议的首例判决,可能会使指纹鉴定这一法庭科学的基石出现动摇,还可能使人们司空见惯的各种法庭技术,诸如笔迹鉴定、枪弹痕迹鉴定等的科学地位同样面临威胁。尤其是笔迹和毛发的分析一直就争论颇多,在其他的判决中常常受指责因而削弱了可信度。
指纹鉴定科学性能否轻易否定
肉眼就可观察到近千种指纹。而且纹线(乳突线)分叉或中断的之处--细节点(特征点),又有100个左右;4种细节分叉、结合、起点、终点都因人而异,即使机械地计算这一差异,就有4的100次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点与点之间的不同关系,说指纹"各不相同"毫无疑问。
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公安、看守所、监狱、法院、行侦、保安、金库、机房出入控制、计算机操作安全、电子商务安全保障、-及护照确认等方面,指纹网络银行、指纹锁、指纹电子交易、指纹考勤等正走进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高等级安全、方便的新概念。轻易否定指纹鉴定的科学性,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