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而不是一项负面的技术,”刘洪清女士强调。她指出,确实有大量的病人需要人造子宫技术的帮助来解决不孕等问题,而这也是他们研究的初衷:弄清为什么有些妇女不能怀孕,有些妇女老是流产。
传统上,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属于“黑箱过程”,研究起来极其困难,而人造子宫技术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理想的“模型”。刘洪清等在研究中从妇女子宫内采集了部分子宫内膜细胞,并将其置于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模拟子宫内部形状的结构上,并使这些细胞成功地长成了类似人体子宫内膜的三维组织。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在体外重建的子宫内膜,不仅与人体自身子宫内膜在组织结构上一模一样,而且功能也差不多。他们将早期胚胎与人造子宫内膜结合后,成功地观察到了胚胎的初期着床现象。由于美国规定用于体外受精研究的胚胎发育不能超过14天,他们的实验进行到第6天止步。
这项进展为将来深入研究一些课题提供了基础,比如,妇女不孕究竟是因为子宫内部结构出问题还是胎儿本身有问题?有了体外的子宫“模型”,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而且能对病人进行更准确的鉴定,对症下药,治疗不孕。
此外,这项技术在修复子宫上也有很大用途。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妇女子宫会受到损伤,如果利用这项技术再造子宫内膜,对患者子宫进行修复,让这些病人的子宫变得完整,使她们能够重新怀孕,无疑是一件好事。刘洪清认为,这个原理实际上与用人造皮肤修复烧伤病人没有什么两样。
至于如何看待有关人造子宫的伦理争议,刘洪清说,他们的技术确实存在着在将来制造出真正的人造子宫的潜力,讨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是对的,但过早、过分地对它的所谓负面作用大惊小怪,则完全没有必要。
“很多人都很怕新的技术,”她说。“其实任何技术都有好处和坏处,可以用法规等来限制技术不要被错误利用,但不应该对技术的坏处过分强化。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好处。”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