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有过新内容,相关研究却与日俱增,不断显示出更大的预期利益。“利”的砝码不断增加,天平开始倾斜。包括在法案通过前偷偷“越界”的德国科学家在内,科学界不时传出获得新进展的消息,不仅向公众展现出美妙的医疗前景,成为对企业直接的经济诱惑,更成为国家科研、经济的新增长点。对此即使是保守的政策制定者也不能忽视。
2001年,德国专门成立国家伦理委员会对胚胎干细胞研究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实质上已经表明德国开始重新思考其相关政策;而伦理委员会去年年底建议,准许在严格限制下进口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这更标志着伦理障碍的松动。
德国政界人士的态度尽管审慎,却也表达了赞同。德国总理施罗德在议院表决前一天特意呼吁那些坚持应当完全禁止进口胚胎干细胞用于科研的议员们重新考虑其立场;德国教育与科研部长布尔曼女士也多次呼吁,应当对该法案给予支持。
两年多的“利”与“义”之争在德国终于暂告一段落,观察这个过程,人们不难体会到,科学发展至今日已经触及了人类自身这个“禁忌”,科学家的成果一次次引起人们观念的激荡,不停冲击着伦理道德的墙壁。然而,将伦理应用于科学,是为了促使社会合理利用科学成果,而不是束缚科学研究。伦理道德本身也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变化,不断吸收合乎人类最大利益的新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利”和“义”还是为了同一个根本目标。而决策者就要寻找一种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就在德国议院表决之前几天,美国传出科学家在-体内发现了分化潜力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强大的干细胞的消息,德国科学家也宣布利用-骨髓培育出了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干细胞。如果消息确证,这无疑为解决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冲突指出了一条最佳路线。
但即便如此,科学研究带来的“利”与“义”之争,还远不会终结。只是必须强调,科研需要勇气,而科学家更需要社会责任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