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万美金(其他获奖者的奖金是5000美金),但是“规格非常高”。这是因为,“第一,评委是由《科学》杂志的编辑挑选的,评选过程也由《科学》杂志监督;第二,评委会不仅是由一流科学家组成,而且还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任主席;第三,大奖和二等奖是在诺贝尔奖周期间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特别颁奖仪式上颁发,所有获奖者都应邀飞往那里领奖;第四,获大奖的论文还要在《科学》杂志发表”。
鲁宾斯坦12月4日北京时间将近午夜时分从美国打电话给我,告知这一消息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时松海“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才27岁!他是获得这个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他还要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大厅领奖!还要参加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你不是说中国媒介对诺贝尔奖100周年很感兴趣吗?你不认为中国的媒介也会对这个消息感兴趣吗?”他让我赶快打开电子邮箱,看看他从网上发给我的背景材料。
我马上看了他发来的那些材料。原来时松海是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后来新华社记者采访到是江苏东台)的一个农家子弟,家境贫寒。后来他考入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朝着实现他成为科学家的童年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系学习的5年里,时松海不仅仅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还被引入作为实验科学的生命科学,接受了生物科学实验的系统训练,拓展了在生物科学领域“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证明假设”的研究能力。
时松海1996年从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入到冷泉港实验室(CSHL)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一个遗传学联合项目做研究。1997年7月,他在冷泉港实验室师从罗伯托·马利诺博士,开始了博士学位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长时程增强机制(简称LTP),它被认为是脑神经思考和存储信息的机制。在2000年12月得到博士学位后,时松海又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休斯医学研究所,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詹裕农教授的指导下作博士后研究。从1999年到现在,他已在《科学》和《细胞》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有两篇他是第一作者。他于1999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还被这家著名刊物评为当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之一。这次他的获奖论文《AMPA受体动力学与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就是关于大脑学习与记忆研究的。
用不着很专业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判断,时松海的确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有前途的青年科学家。在诺贝尔奖100周年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在海外拿到这么一个奖,也是件挺有意义的事。
对这条消息最有热情的还是新华社国际部科技组的组长姜岩。他在12月5日清晨一听到我告诉他这件事,就觉得这条消息有分量,马上组织报道。但可惜的是,新华社驻瑞典的记者当时去挪威采访,斯德哥尔摩没有人。结果,鲁宾斯坦惊讶地得知,在一个中国人获得大奖、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的仪式上,竟然没有一个中国记者到场采访。
尽管斯德哥尔摩这一头丢了,姜岩仍然及时组织新华社驻洛杉矶分社的记者采访到时松海目前的指导教授詹裕农先生和同事,写了一条相当扎实的报道,于北京时间12月6日发出。
可是,报道发出后,我只看到《科技日报》采用,从网上了解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刊登了这条消息,其他媒介都好像置之不理。另有两家报纸在不很起眼的地方照登了《科学》杂志中国代表翻译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新闻公报,将时松海写成“石松海”。因无法核对时松海的名字,只好注明“音译”,而国内媒体本来完全有条件同清华大学生物系核对一下的,却没有做。
我是从事国内新闻对国外报道的,报道对象以海外英文报刊为主,对国内媒体的运作方式不是很了然。但是,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究竟要树立什么样的科学家形象?在科学研究上没有同行公认的贡献的人,会被我们捧为“精英”,而对脚踏实地取得真正令人信服的成绩的人,我们却不理不睬。我们的媒体,将要在中国科学史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当然,对于时松海来说,没有媒体打扰他,未必不是好事。我希望他继续潜心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但是,我们难道不希望有更多的时松海出现吗?所以,我想,鲁宾斯坦以为中国媒体会对时松海感兴趣,也是希望他的获奖会对更多的中国青年有激励作用。
美联社记者倒是在12月5日,即“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当天,从斯德哥尔摩发了一条简短的报道:《中国农民的儿子赢得“青年科学家奖”》。报道全文如下:
在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颁发诺贝尔科学奖的前五天,六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由于他们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而获得奖励。
27岁的时松海,来自中国江苏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星期三接受了2·5万美金的青年科学家大奖。颁奖人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托斯登·魏泽尔。
“我觉得自己挺运气的,”时说,几乎带着点儿歉意,“我非常高兴。”
时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个科研工作者,据评奖委员会称,他的获奖研究是关于大脑可以通过训练来储存记忆的,就像举重可以增强肌肉一样。
时说,他的父母亲一向鼓励他努力成为一名科学家,实现“最好作出一些有助于人类生命的重要发现”的梦想。他不想揣测将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负责评奖的官员说,时和另外五位各获得5000美金奖金的青年科学家都会在他们的领域成为伟人。最近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时的研究。
“这是科研精英里精华中的精华。”阿莫舍姆生物科学公司发言人拉斯·达格霍尔特说。
“青年科学家奖”是1995年为支持刚刚从事其科研生涯的分子生物学家而设立的。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权威对时松海研究的评价吧:阿默舍姆生物科学公司的首席行政官安德鲁·卡尔说,“时松海对受体动力学与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的精彩研究,展示了下一代研究者的潜力,他们的新思想和-可以激发出重大的、根本性的发现。”
《科学》杂志执行主编莫尼卡·布莱德福德说,“像时松海这样的青年科学家的突破性思想,可以引发一种连锁反应式的发现,因为其他研究者会谋求重复并拓展新的发现。”
国外的企业和媒体是这样看重青年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工作,而我们呢?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