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我国和政地区晚新生代整个地层中所蕴含的哺乳动物化石,无论种类、数量和质量,皆为世界少有。其中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数量惊人,为欧亚大陆之首。
有研究资料表明,和政化石可与美国、瑞典等国家博物馆馆藏同类化石媲美。据预测,和政地区极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研究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经典地点。然而,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和政化石每年被采挖百余吨。有院士谓之“吉尼斯纪录”。化石贩子的交易活动也异常猖镢,有些标本已经流失境外。
参加《中国和政晚期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群保护开发研讨会》的资历深院士、94岁的杨遵仪,率先倡议投书中央呼吁抢救保护和政化石。资深院士刘东生等积极响应。会议尚未结束,5位院士的函件已经拟就。
1998年,正在云南进行国家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所长邱占祥,被甘肃省博物馆研究人员颉光普一个电话“调”到和政:“这儿有一大批化石,请你断定一下是否有价值”。
这批化石极具价值。邱占祥从此废寝忘食投入研究。他用俄、英、德、法、西班牙及中文6种文字查阅有关资料;他在野外测量一个地层剖面时因日常劳累过度而晕倒;他的夫人、同事王伴月研究员也加入研究行列。
他们的研究卓有成效:他们举证表明3000万至2000万年前,巨犀动物群在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尚可“自由”往来;待到1500万至1200万年前时,高原北侧铲齿象动物群广泛分布,而南侧印巴次大陆,这些动物群体未再发现。此后,动物群的演化也表明青藏高原此时已有抬升,对某些动物形成一定程度阻隔作用使然。而且,青藏高原可能有过多次抬升,抬升的年代亦可能比人们原来推测的更早。
至于研究那堆化石因何如此执着,邱占祥这样说:“这么一大批化石需要沉下心来用心鉴定和研究,没有人监督你的工作,可你为子孙垒的是‘实心砖’还是‘空心砖’,后人还是会知道的”。“探索未知,不一定得到别人认可,但不知道的知道了就满足了”。
邱占祥说,他非常感谢当时和政县的两位领导马方、高桦,在化石-非常严重时,县政府出资53万元人民币强行征集了1055件化石标本。可这样一来,原本即是贫困县的和政,一时间连工职人员的工资都已无力发放。难怪人们难于理解,县四套班子也不乏异议。邱占祥被马方、高桦请到县领导班子“游说”。他讲述化石标本的科研价值、收藏价值及其展示价值……
他说,他们并不十分了解化石的意义,可还是支持了这项事业。
2001年盛夏,全国政协考察团一行观看了和政晚新代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明家张开逊感到其与澄江生物大-、辽西鸟类遗迹具有同样的科学研究价值,便代表考察小组建议甘肃省政府重视并保护开发和政化石。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