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埃博拉的罪恶之旅(上)(图)
  • 天才少年情商与常人无异
  • 美国发明超窄型汽车 (图)
  • 超高速电梯之争(上)
  • 超高速电梯之争(下)
  • 神经干细胞可修复受伤脊髓
  • 男人也有生物钟
  • 笑的秘密知多少
  • 追踪院士除名事件
  • 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81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埃博拉的罪恶之旅(下)(图)

    ,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因为“埃博拉”病毒实在是太可怕了。“埃博拉”病毒专家的首要任务是设法弄清乌干达卢古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埃博拉”,到底是如何传染到该地区的,因为乌干达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怪病。与此同时,谣言四起,有消息说,4000多名乌干达士兵于今年8月从民主刚果的战争中撤下来,途经古卢地区,他们可能把病毒带到其他地方。但乌干达军方领导人否认有士兵和其家人死于埃博拉。10月17日,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乌干达政府下令将古卢北部三个“埃博拉”病毒肆虐最严重的地区宣布为完全隔离区,将动用军队严禁任何居住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擅自离开。身着简易防护服的乌干达武装军人立即全面封锁了三个地区,拉起了一道道的铁丝网,暂时封死了所有进出该地区的大路小道。执行这一特殊任务的乌干达特遣队司令沃尔特·澳克罗中校发布-时解释说:“古卢疫区内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关闭,除非有特别医疗通行证,否则当地居民不得擅自离开古卢疫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将动用武力。不过,我们并不希望动武,而且相信我们会控制住‘埃博拉’的!” 

      古卢地区的疫情引起了东非各国的极度恐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东部非洲正在经历真真切切的一级恐怖。特别是与乌干达接壤的国家,纷纷强化边境检疫措施。邻国肯尼亚、苏丹和刚果政府都加紧采取措施,全力防备埃博拉病毒进入本国。在埃博拉病毒曾肆虐一时的苏丹和刚果,民间更是一片人心惶惶。卢旺达和坦桑尼亚政府也采取了相似措施。肯尼亚卫生部紧急调派一个最精干的医疗小组赶到乌干达与肯尼亚最大的边防入境口布西亚,对乌干达入境人员进行强制性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疑人员,就立即强行隔离。不过,肯尼亚卫生部一名高级官员仍十分恐慌地承认说:“因为我们没有必要的设备,所以我们无法测出这种病毒。”布西亚地区代理卫生官沃尔特在接受肯尼亚《国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每天从乌干达进入肯尼亚的入境人员多达数百人,加上麻疹和艾滋病的早期症状跟‘埃博拉’症状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发生于乌干达的埃博拉病毒正在影响着乌干达的国家形象。当地时间11月2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一家酒店里正在准备举行一个国际研讨会,就在开幕式准备举行之际,当得知其中的代表有来自乌干达的之后,当时正在参加这一研讨会的肯尼亚公共卫生部长立即赶到了与会代表下榻的酒店,亲自当场下令那些来自乌干达的与会者立即离开。这一事件立即在肯尼亚全国传开,肯媒体和舆论界纷纷谴责会议主办者不顾他人的安危将病毒带给了肯尼亚人,并要求警方出面调查。肯尼亚卫生部门说,这130名乌干达人之中有超过60人来自古卢地区。据悉,这个研讨会原定在坦桑尼亚首都举行,但坦桑尼亚政府以公众健康为理由,取消了这次活动。肯尼亚公共卫生部长解释说,肯尼亚医生检验过与会的乌干达人,没有发现任何埃博拉病的迹象,但肯尼亚当局需要防患未然。目前,肯尼亚当局正密切注视酒店内为这些乌干达人服务的职员,以防他们染病。针对肯尼亚政府的上述做法,乌干达外交部提出了抗议,并引用一些被驱逐者的话称“被驱逐者如犯人一般被押送回国,侵害他们的尊严,伤害了两国的关系”。

      为防止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关加强对该病的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 对来自上述疫区的旅客,如发现有发烧、头痛、肌痛、结膜充血等症状的,要立即实施隔离留验。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病人接触过的其他物品应实施严格的消毒等卫生处理。发现有关疫情时,要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同时,及时上报。 

      此期间,国际社会提供了紧急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乌政府控制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以及英、美等国向乌干达提供了4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并及时给予医疗技术方面的支持。由于“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乌干达政府官员宣布封锁处于病毒爆发中心的3个地区,而且将采用武力阻止任何人离开这些地区。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