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形态分析法
  • 立体思维法
  • 能源变换法
  • 综合专利法
  • 同物自组法
  • 寻找斜边法
  • 智力激励法
  • 调新口味法
  • 逼发创意法
  • 假设思考创新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技发明中的分析方法二<%=id%>

    例如:抛光模问题。

      技术矛盾:要达到较高技术标准应解决降温问题,而现有技术解决降温的同时会影响抛光模面的平滑度,从而达不到好的效果。
      新物理要求:模本身是空的或能吸热。
      物理矛盾:实模不可能是空的或吸热的。 也可列表表示如下:
      抛光模问题
      情况列举 矛盾分析 解决途径
      新的技术目标 模面平而降温好 打孔的方法可 解决降温问题,但形成模面不平 1、时空分割2、物态变化、物质结构变化、化学反应
      现有技术使用效果 若采用一般方式通冷却液 则要打孔
      对技术体系的新的物理要求 模本身在磨制过程中能吸热或模是空的 ① 实体不能是空的② 一般固体磨擦生热而不吸热
      现实物理现象 目前使用的模按上述物理要求是不能实现的
      这种方法仅限于解决由物理原因而构成的问题,在解决非物理问题构成的问题中不能生搬硬套这种方法,而应寻求技术矛盾背后的其它各种矛盾;并将其揭示出来。 2、C:辞典法
      日本市川龟久弥的等价变换理论中又是如何应用C:辞典分析问题的呢下面以实例进行介绍。
      一般的辞典经常是将名词按笔划、音序或字母表次序排列,以便各种知识处于便于检索状态,但各知识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能反映词之间的联系,所有的词几乎都是独立。“C”辞典是以辞典的方式将动词或副词、形容词与名词按其自然的联系方式组合起来以便于发现问题的查找。辞典中的动词即s,形容词或副词及副词短语对动词起修饰和限定作用,也就是C;词组C:即为某类事物或现象间的关系的概括。
      C:词组与名词组合后构成规范的表现形式:将XX用XX实现XX”。各种事物或现象(A。)作为素材,多为名词形式,位于“将”字之后处。这样一个完整的词句应为“将ai用ci实现凰”,去掉ai的句型:“用Q实现ei”即为C,词组。如何应用辞典法分析问题呢?下面以汽车运输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将汽车运输原理诸因素以辞典的形式排出(如下图)。图中把这一问题分成了6个层次,每一层次逐次深入,都列出后,我们可依次寻找问题,最后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的使用程序是:
      (1) 找出描述某一产品主要功能的动词,并按将XX用XX实现XX的形式写出。
      (2) 再找出实现这一功能的词组,并依次寻找下去,都以将XX用XX实现XX的形式写出。
      (3) 按顺序去寻找问题。
      将 ai 用 ci 实现 d
      ① 客 货 用 车轮 转动 实现 搬运
      ② 车轮 用 活塞往复滑动 实现 转动
      ③ 活塞 用 汽油 爆发力 实现 往复滑动
      ④ 汽油 在 汽化状态 点火 实现 爆发
      ⑤ 汽化汽油 用 高压电 放电 实现 点火
      ⑥高压电 在 火花塞 间隙 实现 放电

      以上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着重与物理过程结合的,后者是抓助动词,从功能上分析,同样可达到分析清问题的目的。其它方法不再着重分析。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则是明确问题要害的过程。发现问题是从知道有问题到知道哪里有问题和有什么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需要除掌握适当的分析方法之外还应详细占有资料,在应用适当方法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核心即关键性问题。抓住了关键问题,就可以使思维的指向性更强,缩小不必要的搜索,缩小问题的范围,减少问题的困难程度,为解决问题进行思维变换打好基础。

      分析问题时能否找到问题的关键还依赖于以下几点。

      1、占有必要的充足的资料。分析研究问题时应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2、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从大量、纷繁的事实中把握主要问题。
      3、 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过程中能否清楚地阐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4、 分析过程基本为理性思考,但有时其中也会出现非理性思考,对于创造性解题实数正常。思考者的心理控制也是分析好问题的重要年因素。

      主要参考资料
      1、〈创造性想象〉1954年 (美) A.F.奥斯本著 1985年 王明利等译 发明基金会(内部)
      2、〈技术创造原理〉1983年 (苏 )A.B.邱斯等著 1989年 吴光威等译 宇航出版社
      3、〈创造是一门精密的科学〉1979年 (苏) 阿列特舒列尔著 1990年 吴光威等编译
      4、〈创造工程〉1977年(日) 市川龟久弥著 1985年 孙国君等译 发明基金会(内部)
      5、〈创造发明技法〉1998 孙家胜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6、〈发明程序大纲〉1979年(苏)阿列特舒列尔著 1985年 魏相 徐明泽编译 发明基金会(内部)
      7、〈发现的种子〉1980年(英)贝弗里奇著 1987年 金吾伦 李亚东译 科学出版社
      8、〈纳米技术与应用〉2001年 黄德欢著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