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让历史铭记的四种职位
  • 确立发明题目时应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 实施发明的步骤
  • 做一个成功的职业发明人
  • 在线直击发明创造
  • 创造技法
  • 立体思维法
  • 反向思维助发明
  • 发明思路
  • 发明方法漫谈——简繁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小科学家讲述发明的窍门<%=id%>

    8月9日下午,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科普展参展作品获奖名单揭晓。这些获奖作品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创作思路是怎样的?记者对部分获得一等奖作品的作者进行了采访。

      香港中学生梁羽翘:发明创造源于生活

      “克霉桂”是一种肉桂中的提取物,可以用来阻止物体发霉。香港圣公会李炳中学《克霉桂》项目的辅导老师林国华向记者解释说,这是一项实用价值很高的发明。

      这项发明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据林老师介绍,一个叫袁旭文的学生在洗手间里发现许多地方已发霉,就想找到一种能够预防发霉的物质。记者没有见到袁旭文,不过他的一个叫梁羽翘的合作伙伴在现场接受了采访。

      “有些植物有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特别是蒜头、姜、还有肉桂。我们将它们进行比较,发现肉桂的防霉功能最强,于是想把它用到生活当中。”梁羽翘说。

      林国华老师告诉记者,当学生把这种想法告诉他时,他觉得很不错,就找了一些相关的书借给同学看。同学们看后,了解到很多植物里都含有防止物体发霉的物质。然而中学的实验条件没办法提取这些物质,他们求助香港中文大学,借来了一些高端仪器,比如高效液相色层分析仪。林老师最后介绍道,“这个实验项目用了半年时间,曾在香港学生科学比赛中获得冠军。”

      泰国少年郭嘉隆:我需要鼓励和帮助

      “我选择这个课题是很偶然的”,《新鲜泰国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抗氧化剂》的作者郭嘉隆对记者说,“一次我去药店买预防癌症、延缓细胞老化方面的药,发现这类药都是进口的,价格很贵。回去从资料中查到,这类药的主要成分来源于蔬菜和水果。我就想,泰国有很多蔬菜和水果,如果能从中提取这些物质,就不需要再从国外进口。恰好我一个朋友的父母是医院的药物专家,得知我的这种想法后,鼓励我做这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不知道怎样从蔬菜和水果中提取物质,不能判断所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他说,“这个实验需要用高端设备,而我们不会使用,只能查找相关资料,依靠专家指导。”

      据介绍,泰国有专门为课题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生提供帮助的专家咨询机构。他们每次做完实验,都把结果拿去与专家讨论。专家帮助他们指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接着做实验,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其实,遇到困难时,我心里总是很矛盾,是继续做这个实验,还是放弃。后来,朋友、老师们不断鼓励和帮助我,我决定坚持做下去。”郭嘉隆说。

      北京学生张万子:我成功的窍门是坚持不懈

      “我对生物和仿生学一直很感兴趣,在科技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中,我看了有关蛇构造的专题讲解,对蛇颇有好感,觉得它动作优美,我就想发明一种能模仿它动作的机器人。”北师大附中高二学生《仿生蛇形机器人》发明者张万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成功的窍门是,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成功。”

      据他介绍,蛇形机器人的制作,最大的困难是对机器人的调试,因为蛇的动作很复杂,难以模仿。

      “有关仿生学的知识,我们在高中阶段并未接触到,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结果,我们查了大量资料,还专门请教了北航的生物行为学方面的老师。”

      张万子表示:“将来上大学一定要学机械、生物、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继续做相关方面的研究。”

      台北女孩吴佩珊:要尝试,否则一事无成

      晚上6点30分,记者在八十中宿舍见到《从神秘果中分离非洲神秘蛋白》项目的作者,中国台北女孩吴佩珊。

      “我的项目在2003年台湾国际科学展览会生物化学科荣获一等奖,今年5月在美国世界国际科学展览会上展出”,女孩很自豪地介绍着。

      神秘果是原产西非的一种水果,它的体内含有一种能改变酸味的蛋白质,它的特异功能是改变食物的酸味使其变成甘甜的物质,深入了解神秘果内蛋白质的特性是吴佩珊试验的目的。

      吴佩珊回忆说:“我做的是一项人体实验,必需要人品尝实验产品后才能判断是否有效。可是实验室的仪器多半有毒性,品尝实验产品对身体不利,但是没有办法我只能亲自品尝。”我认为,“做事要有大胆尝试的精神,否则将一事无成。”

      美国女孩Vaishli:项目来源于对环境的关注

      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最具个性的是来自美国的女孩Vaishli,她参展的项目是《环保酶防污染》。“我做的研究纯粹是出于学术的目的,不喜欢将研究成果与商业挂钩。”她说。

      她向记者介绍道:“对环境污染我很关注,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轮船底部含有一种有毒的涂料物质。当轮船接触到水面的时候,这种物质就会溶于水中,污染海水,进而影响了海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当人们食用海生食物时,一些有害物质就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为此我就想找一种无毒物质来代替它,就有了研究环保酶的想法。”

      在这一研究课题中,Vaishli没有接受任何专家的指导。她15岁就开始做这项研究,自己查找资料,做试验,一年之后她终于成功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