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人类的外激素──费洛蒙
  • 我国的摩天大楼热该不该降温
  • 中国科学家评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01年诺贝尔物理奖:玻色—爱因斯坦凝结
  • 国外伪科学著作混入中国科普市场(图)
  • 学者不该是商家的托儿
  • 猪、牛、河马是鲸鱼的祖先吗?
  • 美国近期科研重点:反恐怖
  • 科学家谈该如何对付恐怖主义
  • 科研与市场:苦涩的真实故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诺贝尔故居印象

    nbsp; 我轻轻拉门进去,有一种走进教堂般的心情。这是一个因勤奋忙碌而无暇享受的富有的人的居所。迎门是宽大的橡木楼梯,两边是会客室,工作室,大餐厅,所有的家具插着蜡烛的水晶吊灯,摆着鲜花的高台矮几、墙上的大幅人像油画以及那座嵌金饰铜高大白瓷壁炉,都显得高雅和华贵。二楼楼梯口转弯,是一排雕镂精致的大书柜,插满厚重的大书。大办公室正中,摆一张硕大红木办公桌,桌上翻开着一本足有一尺长、半尺厚的大记事簿,密麻麻写满字迹,画着图形和表格。一支普通沾水笔横在旁边,仿佛主人刚刚离去。卧室则显得太小,只摆着一张素净木质单人床,床旁一把椅子。床上被褥不整,椅背上搭着件睡衣。这里缺少一双女性的手。诺贝尔这位“科学造福于人类”的大科学家,其爱情生活是不幸的。3次罗曼史都无结果。第一位女子未婚早逝,第二位未成妻子倒成了诺贝尔和平奖最早的得主。第三位便是小他23岁的维也纳卖花女苏菲,大把大把花着他的钱,却对他若即若离。诺贝尔始终痴情于她,最后她离他而去时,他还是在温泉疗养地买一栋别墅送她,自己就此成了老单身。瑞典有谚云:“爱情不长眼”。不知是否诺贝尔时代留下来的。

        卧室旁一座精致大玻璃柜中,红丝绒垫上陈列着的,是老人逝世时拓下的石膏面膜。面容清癯,双眼轻闭,神态安详。一只铜质的砝码,一只试验用小口杯,一只玻璃盘,一只螺丝刀样工具,它们应是老人一生工作的见证吧。由于他对人类的贡献,诺贝尔一生曾得5个国家嘉奖;而这里展出的6枚金质奖章,却是世人瞩目的诺贝尔奖的奖章了。奖章两面都有浮雕图案,一面是诺贝尔侧面像,另一面各不相同,文学奖章是一位站立弹竖琴的长裙女子和一位坐着抻纸写作的男子,都充满青春的朝气。然后就是那份著名的遗嘱。这是1895年11月第二次写的遗嘱。第一次写于1893年3月,提出遗产的20%留给家人。第二次则明确改为捐出遗产的全部共3300万克郎,作为其后来奖金的基金。诺贝尔提出:他的大宗遗产用来奖励世界最杰出的人,而不应该留给家人“奖励懒惰”。这份遗嘱几乎受到家人、国人甚至被指定为诺贝尔奖评奖单位的瑞典科学院院长的一致反对。他们自然认为这笔遗产应留给家人,留给瑞典。最后是法律和老国王出面,才平息了轩然大波,维护了遗嘱的合法性和尊严。

        比起卧室的简单,诺贝尔试验室可谓丰富无比,琳琅满目。柜子里、桌子上、大案上、甚至地板上,摆满了实验用的器械器皿、瓶瓶罐罐,大的半人高,小的巴掌大,令人眼花缭乱。地上一座大塑像,是诺贝尔神情专注,低头启动-装置。放映室里放映着老旧的影片,纪录着诺贝尔在野外,在矿山、在远离人烟的海岛上进行着劳动强度和危险性都很大的-试验。那是怎样的献身精神!几十年艰苦奔波,生活动荡,几十年与各种化学药剂-硝烟打交道,严重损害他的健康。写好最后遗嘱的第二年,诺贝尔仅63岁,与世长辞。他将天火带给人间,将希望、鼓舞,巨大的精神和财富的力量留给人间,走入永恒。

        诺贝尔试验室和瑞典现代兵器展览馆,都是故居的一部分。当年诺贝尔建设的军工厂大厂房,现在都作了展览厅。那昂首云天的长身大炮,炮弹有半米长,一分钟数百发的高射机枪,都令人惊叹。一堵墙立在露天,是一块巨大钢板,1/3米厚,中间5个大洞,前面凹下,背后撕裂喷开,是炮弹射穿的。诺贝尔是瑞典现代军事工业奠基人之一,虽然从他那个时代以来,瑞典一直在战争之中处于中立。

        我买了一只画着诺贝尔坐在他的实验桌旁的画像挂盘。挂盘有几种,我觉得实验室中的诺贝尔,是更真实的诺贝尔。我们告别故居时,天色已晚,但还有人来参观。故居1978年开放,每年约有1.5万人来参观。唯一的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诺贝尔的全部遗产均已拍卖,包括这楼中的一切。现在展出的,都是后来仿制的。只有卧室中那一把椅子是原物。一个世纪大富翁,身后只留下一把椅子。

        晚风中白桦林沙沙响,更显出小城的宁静。瑞典多森林,森林中多美丽小城,小城中都有喷泉雕塑的广场。但只有这座广场,以诺贝尔命名。一位老者孤独地坐在年代久远的长椅上,招呼我们:“嗨!诺贝尔?”卡斯古卡的居民们,显然以他们那位非凡的老邻居为荣。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