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FONT>
棘背龙真的那么聪明吗?它背上的“帆”有什么用?
棘背龙的背部突起很多骨头,表皮覆盖在这些骨头上,看起来就像小船上扬着的帆。它长着个大脑袋,有着一口锋利的牙齿。棘背龙的前臂比后腿要小一些。大部分时间棘背龙用两条腿走路,它也能用四条腿行走;跑步时,它用两条腿。棘背龙有个大脑袋,它是只聪明的恐龙。几乎和暴龙一样巨大的棘龙是非洲特有的恐龙,虽然不如暴龙有名气,但是从其体格和满口利牙来看,棘背龙肯定是一种和暴龙一样可怕的肉食动物,其外观最大特征在于背部有一片用来调节体温的帆状背板。
棘背龙是一种外貌怪诞的食肉恐龙,全长12米,臀部高约2.7米,重约4吨。这么个庞然大物,竟在背上扯起一张大大的帆。这张帆由一连串长长的脊柱支撑,每根脊柱都是从脊骨上直挺挺地长出来,使得这张帆完全不能收拢或折叠。可以想象,这会给它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棘龙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看起来碍事的赘物呢?作用可能有两个:在异性面前炫耀;用来调节体温。 棘背龙是最不寻常的食肉类恐龙。具有大型的棘状突起──有些达一点八米高──可能分布在从头部后方延伸到尾巴前缘部分。这些棘可能是一种“鳍”的支柱网,可能用来做为打斗的工具、性别的标示,以及散热装置──它可能在早晨时面向太阳方向来让血液暖和加温,这对它是极有利的──假如它和其它的动物都是冷血型──因为当它的猎物仍在冰冷迟缓状态之时,它的肌肉已经暖和蓄势待发了。等到白天很热的时候,它可能躲在树荫下或者直接面对太阳,通过减小棘板的受热面积来调节体温。棘背龙可长大到十二米体长。它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惟一棘背龙的骨架是在埃及发掘到的,不幸的是,它在二次大战中已被炸毁了。
影片中的迅猛龙不真实 它应该长满羽毛吗?
一直在《侏罗纪公园》出现,并且在《侏罗纪公园Ⅲ》里更加狡猾的是一个叫迅猛龙的恐龙。它在影片里迅速地跳跃、奔跑,并且懂得猎杀的技巧。真正的关于迅猛龙的科学研究又是怎样呢?
“迅猛龙化石是在外蒙古发现的,这种恐龙出现在白垩纪。它可能与现代的鸟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要比棘背龙要小一些,但是从发育演化讲,它更加重要。”徐星边说边比划:“它是一种中小型的恐龙,两米左右,有很大的大脑,尾巴很僵硬,像棍一样,很直。它长有很坚硬的牙齿,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行动很灵敏。”
以前,复原的迅猛龙长得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有着鳞状的皮肤。在1996年以后,中国发现很多“长羽毛的恐龙”,如中华鸟龙、北票龙等。“可以确信的是:有一部分与鸟类关系近的恐龙,身上长着原始羽毛或者真正的羽毛。原始羽毛像哺乳动物的毛发,头发丝似的,一根一根的。而真正的羽毛则长有羽轴,有分叉。迅猛龙,从理论上讲,身上长着羽毛,它很像现代鸟类的羽毛,区别不大。”徐星说道。
那么复原后的迅猛龙的真正面貌就是身上披着鲜艳的羽毛,长有僵硬的尾巴,牙齿尖锐的,捕食蜥蜴和小型的动物等。所以,《侏罗纪公园》的一个错误就是迅猛龙长有鳞状的皮肤。“甚至暴龙也可能长着羽毛,”徐星说道,“兽脚类中有驰龙科。这个大类群中的恐龙一部分是长着鳞状皮肤。而另一部分就长着羽毛。暴龙属于兽脚类。同大象的幼体就有毛发而到成年就没有了的道理一样,暴龙的幼体就可能长有毛发,而到成年就脱落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鸟类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周忠和对此也持肯定态度。他说:“90年代以后,发现了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这是最新的证据。可以说,恐龙是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进化种类的过渡。我们发现的带有羽毛的尾羽龙为鸟起源于恐龙提供了证据。”
100多年前,达尔文的朋友赫胥黎就提出来鸟类与恐龙非常相似,但没有证据。当时很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些相似性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后来,丹麦的古生物学家海尔曼认为鸟类与恐龙当中的兽脚类恐龙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鸟类有锁骨(愈合在一起形成叉骨),但是恐龙没有。因而他认为鸟类不是从恐龙转化而来,而是从一类具有锁骨的爬行动物转化而来。
70年代,美国的古生物家奥斯特罗姆研究了始祖鸟和一种叫恐爪龙的驰龙类恐龙,得出的结论是:鸟类就是直接从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这种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家的支持。但是,最直接的证据是需要找到长羽毛的恐龙化石。90年代中期,我国在辽西地区找到了一系列长羽毛的恐龙的化石,为其提供了直接和鲜明的证据。
周忠和也认为中国发现的一批兽脚类恐龙的化石为鸟类是从恐龙转化而来提供了证据。“当然,它们没有现在鸟的特征。它们的尾巴用来保温或者吸引异性。而飞行的功能是衍生于其他功能之中的。恐龙从纲目上可以分为鸟臀目和蜥臀目。蜥臀目恐龙有两种:吃草和食肉。兽脚类恐龙属于食肉类。他们个体小,快速奔跑。为了逃避或者猎取食物等原因,他们开始爬树。慢慢地,肢体就向飞行方向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有一些恐龙就具有了飞行的能力。在大约1亿5千万年前,恐龙的一支变成了鸟。他们具有现在鸟类的某些特征,如脚趾的弯曲尖锐,能够为爬树提供了帮助。小盗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它的僵直的尾巴,以前人们认为它是用于平衡和快速奔跑。而现在的推测是用来爬树和支撑自己的身躯。”周忠和说。
然而,尽管大多数学者认同了鸟类起源于恐龙,仍有一些学者坚决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他们认为尾羽龙不是恐龙,本身就是鸟。如鸵鸟本来也能飞,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慢慢不会飞了。只不过是一些功能发生了变化。
鸟起源于恐龙这个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而飞行的起源又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周忠和认为:“飞行的起源有两种观点:树栖和地栖。树栖就是恐龙由爬树时慢慢发展为飞翔。地栖就是恐龙从奔跑过程中跳跃而腾飞。我觉得树栖的观点比较地科学。最起码,树栖也有一定的优势和起飞的动力。而无论如何,从地上直接腾飞毕竟有一定的困难。”对此,有些学者则坚持地栖的理论。
恐龙蛋里的铱元素是怎么来的?
在《侏罗纪公园》里,由于科学家从化石中提取蚊子吸的恐龙血,把这种灭绝的动物复活,而在现实的科学研究中,徐星和周忠和一致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恐龙是不可能复活的。徐星认为:“现实中,就算有恐龙的血液也不能把恐龙复活。况且恐龙的血液能否保存到现在,这个概率很难说。”“我觉得就目前保留的恐龙的DNA来说,恐龙的复活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恐龙DNA,距今也有七八万年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恐龙是不可能复活的。”周忠和说道。
恐龙灭绝问题一直是恐龙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印象中,6500万年前左右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气候剧变,恐龙因食物匮乏而导致灭顶之灾。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又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念。但实际上,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徐星说:“恐龙灭绝严格上说是不科学的。鸟类从恐龙演化,鸟类是恐龙的一支,有些恐龙和鸟类已经不能严格分开来。恐龙的科学定义是把鸟包括在内的。”也就说,鸟就是恐龙。鸟的存在,就是恐龙的存在。鸟是恐龙中的一员,正如人是哺乳动物中的一员一样。而别的恐龙是不存在了。徐星承认目前的假说不能准确地把恐龙灭绝的原因说清楚。
而周忠和比较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说。他认为:“科学家从中新代的恐龙蛋里,发现不少铱。这与小行星撞地球时,携带的铱有关。小行星撞地球时,这种物质也留在了地球。很可能恐龙吃了含有这种物质的东西,从而蛋里也含有铱。”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