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前,听觉困难的人不得不依靠机械的助听器。这类东西往往看上去很像金属喇叭。使用者把狭小的一端放到耳朵里,说话人则对着宽大的一端大声地叫喊。耳喇叭(号角状助听器—译注)有点效果,但这要看听听觉困难者的听觉差到什么程度。它们既大又不易使用,有待改进。 苏格兰发明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想制作一种较好的助听器。贝尔研究了一些把声音转换成可增加的电信号的原理。但他的研究引导他作出的发明却不是助听器而是电话。
这项工作留给了另一个人—米勒·里斯·赫切恩森,由他去发明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助听器。他在19世纪末所做的工作在1901年结出了果实不,这一年他的助听器制作出来了。它立即取得了成功,英国女王亚历山德拉也佩戴了它。女王授予发明者一枚奖章。
左图:在20世纪20年代,助听器都既大又重,且明显可见。但它们已对过去的耳喇叭作了重大改进。
遗憾的是,这些早期助听器也像欲取代的耳喇那样既大又不方便。
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轻便的助听器才制作出来,虽然它们的重量也在1千克以上。那些听觉困难的人直到20世纪40年代晶体管发明出来以后,才等来了小型助听器;70年代微处理器出现后,才有了那种可戴进耳内的、几乎看不见的助听器。
右图:在这类助听器中,传声器和扩音器都安装在耳朵后面托住的部件里,一根金属丝通到一个极小的耳内扬声器上。
1819年葡萄牙国王约翰六世在他的御座上安装了一个耳喇叭。下跪的仆人可以对着管子大声嚷嚷。管子的一端装在御座的扶手上,另一端则装在国王的耳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