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撰文说人类应该能够仿效蚕蛾产丝的工序。但是,胡克并没有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深入下去。 走近一问题的发明家是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斯旺。1883年,他正在进行那项令人们日后回想起他的发明—电灯泡。他尝试种种供灯泡发电用的灯丝材料。他得出结论,如果把硝酸纤维素和醋酸混合,然后将混合物从一系列微小孔眼中“挤压出来”,或者说强迫其流出,就能制造出纤维。
斯旺本人并没有认识到他的新纤维的重要性,仍继续自己在灯泡发明方面的研究。但与此,法国的坎特·希拉勒·德·查东内特也在通过孔眼挤出硝酸纤维素,来制造一种连续的细丝。查东内特称他的纤维是“人造丝”。后来它以“人造纤维”而闻名于世。右图:硝酸纤维素浸透后置于酒精和醚中溶解,以形成一种叫做胶棉的物质。它可挤压*造纤维。
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造纤维”逐渐被多方面适用的合成纤维尼龙所取代。它是华莱士·H·卡罗瑟斯领导的杜邦公司的一个小组发明的。尼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绳索到船帆,从长统袜到捕鱼网。
现在也将尼龙制造成固体类型,以形成薄层材料和模塑品。在这种类型中,尼龙被用来制造许多不同的物品,诸如齿轮和电线绝缘材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