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资产仅1000多万元的有机所下属子公司——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发公司负债竟达1000多万元,即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科研与生产脱节、生产与市场脱节,整个企业靠五、六十年代的产品维持生计,不得不挣扎在破产的边缘。产品没有市场,流失的青年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5%。留在厂里的400多名员工只有30%左右在工作。
这是5年前的一幕。面对新组建的中科合臣,许多职工认为:“新企业不过是换块牌子,没有多大希望。”
产业化,起点在市场,归宿也在市场
新班子搭起来了。那么,唱什么戏,敲什么锣呢?中科合臣的当家人、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副所长姜标认为,换牌子后,关键是换脑子,这是破产企业更生的首要任务。于是,他千方百计带领员工到市场上寻找产业化的突破口。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他们选准了粮食储备过程中防虫用的农药“联苯菊脂”这个方向。据了解,作为粮食生产大国,我国在粮食保存上一直从国外引进这种农药,每吨售价高达20万美元。别小看了这种农药,仓库保存战备用粮、运输途中防止粮食变质,都离不开它。可由于种种因素,国内研究了8年仍无法生产这种农药。庞大的中国市场,几乎被美国FMC公司一家垄断。
要同国际大公司竞争?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似乎是天方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