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用创新激发学生最大潜力
  • 多摄入富含维C食物可防风湿性关节炎
  • 发明的成功再于努力之中
  • 企业创新的意义深远
  •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之王
  • 创新需要科学的方法
  • 创新的真知
  • 自主创新已形成热潮
  • 创新不光要喊出来
  • 自主创新呼唤技术经营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创新,不仅是发明创造<%=id%>

        德国专家在老原理框架内实现质量新突破做法给人启示——

      创新,不仅是发明创造

      记者李雪林报道

      本报讯为什么德国的火车表面看上去像镜子那样光洁?正是光学专家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改进测量技术才实现的,而他们运用的原理却与我们是完全一样的。昨天,在上海理工大学召开的中德微纳米技术研讨会上,德国专家以新技术介入,在老原理框架内实现质量新突破的做法给与会中国学者带来强烈启发: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发明创造。

      在中德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下召开的这次研讨会,吸引了包括欧洲纳米中心主任在内的9位德国纳米专家。听了德国亚琛大学蒂洛教授的报告,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教授郑刚感叹道:“汽车、火车表面光洁度的误差已经很小了,他们用的是大家都知道的老原理,但是使用了新器件以后达到了新的精度。”

      郑刚认为,中国研究者对创新的理解相对狭隘,对老原理缺乏“精加工”意识。“其实创新不一定要发明一种全新的东西,在老成果基础上取得突破和改进同样是创新。”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形象地打了个比喻:打扫房间别人用30分钟,你能用15分钟打扫完就是创新,“不要眼高手低,总是希望搞大发明,纳米这个领域哪有那么多新创见?”

      一个德国教授让自己的博士生去改进齿轮箱里润滑油的配方,在中国研究者眼里,润滑油是很老的东西,认为现有的润滑油用上就行了,把精力都放在汽车齿轮箱上,但是这个德国博士只要把配方更新一点点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德国人这种研究态度背后是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郑刚对此深有体会,“他们在老的领域中一直钻研下去,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一旦出现新器件新装置,就马上运用上去。中国学者兴趣转移比较快,研究到一定程度就放弃了。”

      先进国家的仪器不断更新,技术含量一点一点提高,而我们必须不断花大钱购买,以跟上世界最新的产品质量标准,这种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对此,与会的中国专家呼吁,国家应对工程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更多关注。“国家对原始创新一直比较重视,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对技术创新更多支持,中国众多工程应用型学校也应立足于技术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寻找新创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