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用声音诱杀蟑螂
  • 辣椒的生存策略——用辣保护种子
  • 庞氏骗局——美国巨额网上诈骗案
  • 破坏海洋从史前人类开始
  • 新技术使血小板可以长期储存且运输方便
  • 手机在德国:处处喊打
  • 科学家用头盖骨证明美洲人源于亚洲
  • 造血种子激活枯萎生命
  • 首次在外大气层发现细菌活细胞
  • 发现穿肠而过的生物大分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伪科学?假新闻?——关于换头术的调查

    《美》文的报道方式看,作者似乎与怀特博士见过面,并进行了专门的交谈,而且文章还配有怀特博士倚在吉普车上的照片,号称“48岁的怀特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撑在越野吉普车车顶盖上支着下巴让记者拍了这张照片”。所谓“眼见为实”,作者为怀特拍过照片,照片上怀特看上去也是48岁的中年人。这又如何解释呢?
        
      其实寻找答案并不难。《美》文中曾提到,怀特以前是美国西部临床病例医科大学的教授,那么登录这所大学(缩写为CWCU)的主页,就可以在员工名录里找到这个人罗伯特·J·
    怀特。此人果然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神经外科专家,1953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62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怀特已经76岁了
      
      不过,怀特教授并不是48岁的中年人,而是一名已经76岁的老专家。如果依《美》文所言,怀特岂不是一生出来就拿了哈佛的博士,真是“超神童”了。
        
      根据资料显示,怀特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家里共有4个孩子。他的父亲在二战中阵亡,他是由妈妈和姑姑抚养长大的。由于家庭的贫困,他所有的学费都是自己通过奖学金得来的。在
    怀特的职业生涯中,由于其研究成果显著,曾任克里夫兰医学研究会主席、大学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等职,现在还是美国生理学联合会(APS)、美国科学和健康理事会(ACSH)、俄罗斯
    和乌克兰医学科学研究会的成员,并担任多种学术刊物的编委。怀特还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并担任教皇的健康顾问。为此,他曾不下15次地专门前往梵蒂冈与教皇交流。
        
      那么,这个76岁的罗伯特·J·怀特是否就是要进行换头手术的那名美国医生呢?以现有材料看,应该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只要通过雅虎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罗伯特·J·怀特
    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曾于1999年9月在《科学美国人》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述人类头颅移植的可能性的文章,其后,包括美国广播公司在内的一些媒体都对怀特的研究作了报道
    和评论。其中,当然免不了一些小报耸人听闻的炒作,但以《科学美国人》的权威性,显然怀特教授对换头术是认真的。
        
    译文曲解原意
        
      仔细阅读怀特发表于《科学美国人》上的文章,笔者豁然发现,原来《美》文中关于换头术的知识都是从这里得来的,只不过《美》文的作者把怀特关于如何进行换头术的设想和建议的讨论变成了直接引语。这样,在不明就里的读者看来,仿佛怀特真的曾对其绘声绘色的讲述过一般。而且,由于翻译水平的原因,《美》文作者的改写多处曲解了怀特文章的原意。例如,《美》文中写道,怀特首次披露了进行换头术的具体情况,其中当两个病人完全-后,两个手术小组将在轻音乐的伴奏中开始手术。做手术为什么要放轻音乐呢?难道是为了缓解医生的压力?查看原文,原来是“twoteamsworkingconcert(两个小组一致工作)”。
        
      抛开《美》文作者假托怀特之名所作的杜撰不说,怀特究竟对换头术有什么看法呢?他设计的换头术是否可行呢?以笔者看来,怀特的设计并不是没有一点基础的空中楼阁,至少换头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失为一家之言。
        
      怀特的文章开篇写道:“在人类器官移植领域,人们取得了很快的进步,从肝、肺、心脏、肾到最近双手的移植都成为了现实,现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一件以前人们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移植人类的大脑。”怀特预言,移植大脑将在21世纪初期成为事实,“那么我们是否作好了移植头颅的准备呢?一些技术条件的确业已存在。”
        
      怀特随后回顾了人类移植头颅设想的起源,并以自己的经验证明,通过在狗和猴等动物上的实验,神经外科专家已经掌握了对动物施行“换头术”的技术。他本人和助手曾在1970年首次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施行了换头手术,接受手术的恒河猴存活了8天,不仅存有意识,而且可以吃东西,眼睛还可以跟随人在室内的走动。怀特认为,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手术护理技术的显著进步,“现在具有了考虑把换头技术应用到人身上的可能性”。怀特认为,与猴相比,对人施行“换头术”至少有两点优势,即人的血管更大,医生对人体解剖结构也更为了解。
      
    怀特设想了换头术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怀特以“would”为情态动词设想了“换头术”的过程。他指出,换头术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人脑能够获得充足不间断的血液流通,因为人脑和其他任何人体
    器官不一样,如果离开了血液循环,就会立即死亡。因此,在手术时,医生们必须监测大脑的反应——这点可以通过把脑电图仪的电极放在头皮上来完成。另外,要换的人头还应该放置在环绕的夹子内,以保持其稳定和移动安全。
        
      怀特认为,进行换头手术的手术室应该是特别设计的,其大小相当于普通手术室的两倍,因为它得容下两个手术小组同时进行手术。而手术的基本过程如下:当两个病人完全-之后,两组医生分别深度切开两个病人的脖子,小心分离出所有的肌肉和组织,以便暴露出颈动脉、颈静脉和神经;紧接着,医生们应该用能防止血栓形成的肝磷素包住所有的导管,确保大脑能得到充足的血液循环,这样的话也就保证大脑不会缺氧;然后,医生们应该取下病人颈脊上的骨头,切开脊髓四周的保护组织;在脊髓和脊柱成功分离之后,其中一个病人的头就能取下来,立即转移到与第二个病人人体循环相联接的管子上,当然第二个脑部已经死亡的病人的头已经在这之前取掉了;这些完成后,医生们将一根根地清理血管,把它们一对一地缝接到新身体上。已经打开的脊柱将用金属片来缝合固定,至于肌肉和皮肤将逐层缝上。
        
    怀特迈出了第一步
        
      虽然怀特在这篇发表于两年前的文章中,仔细设计了换头术的程序,但怀特并没有夸口说,自己可以完成这样一个手术。他在文章中只是说,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向人体头颅移植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制作了一种设备,可以把在头部循环的血液的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这样大脑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就能够让头颅在血液供应被切断后保存1个小时。
        
      怀特还指出,现在依然不敢保证现有的药品能不能成功抑制新移植的头与身体之间可能产生的排异反应。更重要的是,怀特在文章最后坦陈,按现有的技术,就算换头手术非常成功,但接受头颅移植的脑坏死病人康复后也无法站立或者行走,因为无法修复被损坏的脊椎,所以手术只不过是延长了病人的生命而已。但是,怀特表示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医生们应该能找到方法使接受“换头术”的病人的身体接收到新脑袋的感觉信息。
      
    换头术还要等20年
        
      事实上,根据ClevlandSceneon?察ine网站上1999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据怀特教授本人估计,真正的换头手术应该在20到25年后实现。这篇文章还指出,怀特经常感到奇怪,为什
    么各种媒体都热衷于他所提出的“换头术”的设想,而不去报道他真正的创造性的工作,即头部血液冷冻技术。这项技术是怀特对神经外科领域的重大贡献,目前已在美国一些顶级医院中运用。他说:“我在脑外科领域工作了一生:教学、引进新的手术方法、照顾病人。但我对自己做了件错误的事情——提出了换头的主意。如果我能去掉它,我将很高兴。”
        
      怀特怕的就是追求哗众取宠的小报把自己的想法歪曲,但不幸的是,他还是被利用了。在一条没有任何消息来源的特写中,他不仅被发配去乌克兰做手术,还被减去了几十年的寿命,变成了一个声称“在广阔的原野里开着吉普车狂奔和在手术台上进行人脑手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引自《美》文)的科学狂人,不知道当作者面对真正的怀特教授的那张严肃而诚实的脸时,自己是否会感到惭愧。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在《美》文配发照片中出现的那个中年人是谁呢?笔者始终没能找到它的出处,但推断之下,恐怕是一个叫做维托威茨的男子,此人由于潜水事故造成四肢麻痹,曾多次与怀特一起接受采访,是首个愿意把自己的头颅捐献出来供怀特手术使用的人。今年维托威茨正好48岁。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