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日本的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实验和观测找到了宇宙中存在着“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这很可能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早先的理论认为,物理定律在空间反射的情况下是不变的,这被称为“宇称守恒”。宇称守恒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粒子在照镜子时,其镜中的像与粒子具有对称性。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后,一些科学家提出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即宇宙大*之后,生成的正粒子比反粒子略多了一点,尽管正粒子与反粒子相遇后会湮灭,但恰恰因为正粒子比反粒子略多了一点,因而剩余的正粒子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科学家早在1964年就间接发现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并于20世纪90年代直接观测到这一现象,但由于实验精度不够,一直没能有力地直接证明“ 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确实存在。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日前发表的科研成果说,他们利用周长3千米的大型圆形加速器“KEKB”,使电子和负电子进行碰撞,产生了大量的由2个基本粒子—— 夸克构成的B介子和反B介子,并且对它们衰变为其他粒子的过程进行了观测。根据2年来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科学家们证实,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变周期并不相等,而这种差别的概率为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