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科研院所企业化,是我国科研院所从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入市场经济运作的重大改革和必由之路,也是引起各界关注的社会热点。“断奶”后的研究院所“活”得如何呢?
前不久,记者走进坐落在北京西路上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看到该院积极尝试“以科技创新把企业做活,以产品创新把企业做强,以资本运作把企业做大”,已经催生了新苞满枝。2000年,上海医工院顺利完成转制,技工贸总收入2.8亿元,开创了历史新高。
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
上海医工院科技体制改革,最早起步于1986年,至今经历了以“四技”创收为主,逐步完善技术经营同时推进产品经营,启动资本经营并与技术、产品经营构成“三足鼎立”这三个发展阶段。
从1977年建立第一家实验药厂开始,该院相继建立了17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让企业尽早进入市场,拓展市场,院里制定了“放水养鱼”等扶持、倾斜政策,为产业化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小气候。在努力成为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以科技新成果服务各医药企业的同时,他们把科研开发重点转向院办企业,把最有潜力的产品、项目留下来,仅去年一年,就有18个项目定为自主产业化项目。近年来,该院培育高科技含金量的“小巨人”,如由2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连续数年人均利润达50万元,居全院榜首。去年,该院在重组优质资产、产品、技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