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发起人,共同组建了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把高新技术与资本结合,进行资本经营的重要一步。目前,该院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一批课题组,正在逐步采取资产重组、多元投入等形式,“知识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的特征正在该院凸现。
科研成果不再卖“青苗”
科研成果“卖青苗”是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无奈之举。由于科研经费的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一些科研成果常常等不到“成熟”,便被忍痛“割肉”卖了“青苗”。与此同时,由于“青苗”太嫩,技术不够成熟,也给“青苗”的买主带来较大风险。上海医工院对此采取了积极对策:积极申报国家纵向项目、盘活存量资产、设立新药研究基金项目、重点科研基金项目等。以2000年为例,全年申报并获得国家和上海的研究开发项目16项,获科研经费7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转让合同金额60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145%;院部资助研究经费260多万元。三大块资金的支撑,使科研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使成熟的科研成果源源而生。由院制剂工程中心研发、院现代制药有限公司孵化的口腔粘膜贴片全套生产工艺、设备及新药证书的转让给深圳某药业公司后,买方已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喜称医工院这种技术转让模式是令人放心的“交钥匙工程”。
人才“活水”柔性流动
上海医工院现有在职职工8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近700人。“人才是兴业之本”,在产业化进程中,医工院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管理、科研、产业、经销等不同领域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加强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去年一年中,该院从全国范围引进了各类人才60多位。院里通过举办学术活动、推荐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选送研究生出国深造等形式,不断提升本院科研人员的知识层次。并大胆起用年轻的“后生”进入院各级管理层。2000年2月起,该院与上海交大共建药学院,开创了国内科技型企业与高校联办药学院的先河。目前,医工院拥有了国家药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医工院先后向社会输送博士、硕士200余人。医工院还以“海联会”为载体,加强与国外华人科学家的联系,邀请200余名在国外深造、工作的中青年药学人才进入“虚拟人才库”,其中一位留美博士还被聘为院长助理。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