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红茶加奶后饮用失去原有功效
  • 热带水坝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 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存在争议
  • 全脂奶制品有助于保持体形
  • 全球变暖不是渐变是骤变
  • 专访方舟子:我希望中国学术界纯洁些
  • 2007年全球平均温度可能创新高
  • 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 手机可能会释放有毒物质
  • 微软公司向美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现有文物保护技术不能挖掘帝王陵墓

    土后,由于保护不力而消失殆尽,真是可惜呀!这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而且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这么永远地丧失了,那是犯罪呀!”童明康谈到此处很是动情。

      童明康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只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主动发掘过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其中许多精美文物,包括利用前苏联技术保护的丝织品都毁掉了,没有保存下来。十几年前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一直存放在冰箱中。近年开始揭取保护,多数遗物一触即碎。几年前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陶俑的彩绘颜料作过保护,现在仍然有褪色现象。

      童明康告诉记者,各类文物的保护技术还是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我国的一些特有文物,比如木结构建筑、纸质文物、漆木质文物、纺织品、壁画、彩绘颜料等,其保护技术无法借鉴国外的科研成果。虽然近年来,我们在丝织品、彩绘颜料的保护技术方面有了一些进展,比起50年前,甚至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许多技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苹芳也坚决反对现在发掘帝王陵,主要也是因为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跟不上,丰富的陪葬品一旦出土很快就会毁坏。“这不仅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考古技术、文物保护技术跟不上,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个难题也没有解决。这需要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攻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仅仅是资金和财力的问题。”

      鉴于此,童明康通过本报呼吁各领域的科技专家更多地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也能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应用到文物保护领域。“我们可以把宇航员送入太空,进军月球,可以入地几千米……对于诸如纠正应县木塔倾斜的问题也应该能找到科学合理的好办法,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从遗产地保护规划的制定到各类文物的保护,可以让无论是建筑学家、生物学家还是化学家、物理学家都有用武之地。”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