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睡眠不足的幼儿长大易肥胖
  • 中国航天专家谈发现号六大悬疑
  • 晚上开灯睡觉或熬夜易导致乳腺癌
  • 蝙蝠与马和狗同属一个祖先
  • 地球气温处于400年来最高点
  • 朱熹平:中国数学尚需努力
  • 南极臭氧空洞2068年后才会消失
  • 肥胖、吸烟增加患阳痿风险
  • 青少年大量饮酒可能伤脑
  • 丘成桐谈中国科研弊病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解读对院士的非正常崇拜

    价格却完全是随行就市,这就是他们能够漫天要价的原因。

      但我随即对这个判断产生了怀疑:火车票至少还是有用的。但如前所述,院士的学术资格和他们享有的学术地位并不匹配,换言之,肯定存在不少学术资格优于院士,但却没有院士头衔的人,他们为什么不能进入市场,和院士们进行一场“价格战”呢?

      这恐怕就是出于节约交易成本的考虑了。我记得经济学家穆什·阿德勒作过这样的结论:“明星现象是在知识上进行节约的一种市场手段。”简言之,人们要想进行一项物有所值的消费,是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的。比方说,你要想欣赏高水平的歌声,那你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声乐知识,还要对所有歌手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但如果懒得费这样的工夫,那就干脆去听歌星的演唱会——这样选择歌手的“交易成本”就被节约了。

      人们对院士的追捧,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对大学校长及其他官员来说,要找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才,要付出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你不仅要对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对学者个人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但找院士就可以将这些交易成本全部都节约了,哪怕他什么都不懂呢,反正他是院士!

      可以说,正是人性中存在“懒惰”的天性,才导致了“对院士的非正常崇拜”。院士们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知道是会感到悲哀呢还是感到高兴?

      最根本的问题也许是:人们为什么对院士头衔的追捧,超过了对学术资格本身的追捧?这不等于干了一件买椟还珠的傻事吗?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惟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人要的本来就不是“学术”,而是学术之外的“政绩”、名声、经费或其他的什么东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又在于学术对权力的依附:学术本身没有意义,仅仅是在它能够作为权力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时,才是有意义的。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