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华社曾转发过一篇报道,说的是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件隐形衣,穿着它能实现部分隐形,这隐身衣是怎么回事?
关于隐形人,在科幻小说中曾经数次出现过,如著名英国科幻作家乔治·威尔斯,在19世纪末创作的《隐身人》一书魅力四射。描述了应用光学、电磁学、声学、化学及材料学等科学,可以将人的真身隐去。无独有偶,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也撰写过一部隐身人的书:《隐身新娘》,虽故事情节大相径庭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也不甘落后紧紧跟上,如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制作的科幻电影《隐形人》观后使人毛骨悚然。而另一部《隐身妈妈》则完全体现了母子亲情。
无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电影毕竟与现实有较大距离,还是“想”得多。我们再看看日本科学家发明的这件雏形隐身衣:
雾里看“花”
用“雾里看花、若隐若现”这句话来形容日本科学家发明的隐形衣,或许比较形象。这件衣服外面覆盖一层反光小珠,衣服上还装数个小型摄像仪。一名男子穿上了这件以光学伪装为主的衣服后,衣服的前面会显示出摄像仪拍下的背后影像,当观察者迎面朝男子看时,看上去像是透明的一样,因为男子背后的景物都能看到,尽管像雾里看花不够明亮、清晰,但总会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同样从穿衣者的后面望去,也会显示出前面的景像。当然,这件衣服无法达到真正的隐形,但却证明了隐身衣在技术上已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难题。
真身尽“遁”
要实现真身尽“遁”,亦即完全隐身,必须要有一件真正的隐形衣,使观察者从任意一个角度去看都能清晰显示出穿着者身后(身前)的景像。这就需要配置6对立体照相机,分别朝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照相机将影像传送给排列紧密的显示器元件。这些元件将捕获来自各个方向照相机拍摄的景物信息投影到显示屏幕上。当然,要保证投影到隐形衣显示器纤维布料上的场景是实时实景还需有特殊软件和计算机系统辅助。
这里还有一个白天光照问题,在太阳光下面其光照强度要比不在太阳光下强23万倍,这就要求在太阳光下隐形衣仍要能起到隐身效果,隐形衣上配置的显示器亮度必须达到同样的水平,甚至更优越的显示器。
反应时间也是个技术障碍,因为隐形衣显示屏刷新的频率必须要比人眼的视觉频率快,否则观察者看到的是模糊、重叠甚至抖动的背景图像。
总的来讲,一件完美的隐形衣,必须能从所有角度捕捉背景影像,并同时从多个视角显示出来。就需要六对照相机,使计算机能够模拟周围的环境,并从不同视觉角度合成背景。
为了显示出连续的影像,隐形衣的布料上覆盖超级像素装置,在每个半球形透镜后面装一个180×180像素的显示器,这样观察者可获得32400个不同的视觉角度,应该说可以达到隐身的目的(就是蒙蔽观察者的视角)。
只待时间
隐形衣的雏形已经问世,由于不存在技术上无法克服的难题,科学家距离发明完美的隐形衣只是个时间问题。据报道,照相机技术已被攻克。虽然在一件完美的隐形衣上需要上百个2G赫兹的奔腾处理器,以及足够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等等还有待努力,但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利用量子点阵就可在柔韧材料表面显示出色彩明亮、丰满的全息影像。
为什么会有冷血动物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但它们维持体温(以使肌体正常工作)的方式却只有两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交换(新陈代谢)来产生能量,以维持自身的体温,而爬行动物则做不到。因此,你永远不可能见到鳄鱼趴在大浮冰上:它们在大俘冰上很快就会被冻死。但实际上所谓的“热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蜥蜴可以晒太阳,其体温也可以超过30度,这又怎么说?它真是所谓“冷血动物”吗?
实际上,动物只分为内热型(热源在身体内部,如哺乳类和鸟类)和外热型(热源在身体外部)。因此,当外部温度降低时,蜥蜴之类的爬行动物的身体就失去动力了。夜晚结束后,蜥蜴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恢复活力。内热型动物则全靠身体来解决问题:它们肌体的组织和器官只要工作就会产生热量。以人为例:当一个人休息时,其身体能量的56%来自内脏、18%来自皮肤和肌肉,16%来自大脑,剩下的10%则来自骨骼和韧带等。
因此在自然界中,内热型动物可以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方生存,它们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它们仍需要躲避严寒,需要迁徙或冬眠,因为它们有一个弱点:它们的能量消耗太大,不善于节约能量。为了使身体连续产生能量,它们必须补充,即进食。当冬季来临食物短缺时,一些动物(特别是鸟类)就会迁徙到食物比较多的地方。另一些动物(如旱獭)则暂时变成了外热型:它们降低体温,放慢心脏活动节奏,以节省能量。和蜥蝎一样,它们也会开始漫长的冬眠……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