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美国研究小组分别对火星“梅里迪亚尼平面”历史上曾有大面积水体的假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一区域可能是由火山或陨星撞击形成的,不一定是过去湖床或海底的遗迹。
“梅里迪亚尼平面”位于火星赤道附近,实际是一个大盆地。2004年1月,美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登陆该地区,至今还在那儿探索。
同年年底,火星车项目科学家根据“机遇”号及另一辆火星车“勇气”号采集的证据发表了多篇论文,认为“梅里迪亚尼平面”岩层中富含硫酸离子,是附近区域历史上有大面积水体的证据。 但这一假说如今受到质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说,该地区岩层中富含硫成分可能是火山活动造成的。
科罗拉多大学的麦克科伦等人认为,如果“梅里迪亚尼平面”岩层中的丰富硫成分是水流造成的,那么在岩层中也该找到更多的铁、镁和钙等阳离子,这样符合水环境下硫酸盐生成的原理。但事实上硫酸离子的含量偏高,表明其来源可能另有机理。
他们推测,“梅里迪亚尼平面”的地貌可能是持续的火山活动造成的,在火星缓慢流动的熔岩和逐渐积累的火山灰被内部喷出的二氧化硫蒸气冲刷,形成多个喷发含硫蒸气的气孔,进而导致岩层硫酸离子含量偏高。
亚利桑那大学的克努思等人也在同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