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看门树
  • 一场做了两年的梦
  • 时光错位的红房子
  • 机器小人国
  • 光子衣和反压力服
  • 拯救
  • 奇枕
  • 自寻烦恼 等
  • 火山能源再利用 等
  • 造福人类的人造器官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挑战极速<%=id%>



      
      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是人类的美好梦想。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首次持续的、可操纵的动力飞行。他们的“飞行者1号”,飞行了37米,时速大概是11.1千米/小时。虽然这还没有一个普通人跑步的速度快,但它开创了航空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此人类开始了对速度的追求。
      
      会“呼吸”的极速飞机
      
      重型轰炸机带着一驾黑色飞机和一个助推火箭,爬升到12 000米的高空,随后助推火箭点火,飞机被推入33 000米左右的高空。90秒钟之后,飞机依靠自身的超音速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以11 260千米的最高时速飞行了约10秒……
      不要以为那是科幻片中的场景,这个佼佼者就是时下最热门的“极速明星”-X-43A极速飞机。之前世界公认的飞行速度纪录仅仅是3.2倍音速,而这驾由美国航天局耗资2.5亿美元研制的高超音速飞机创造了近10倍音速的飞行速度,大大地刷新了飞机时速的世界纪录。
      
      X-43A极速飞机飞得快的奥秘在于采用了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它能从稀薄的大气中获取氧,将其压缩后与自身携带的液氢混合燃烧,产生动力,保证推进器正常工作,这与人进行有氧呼吸运动十分相似。而普通飞机在进入高空稀薄大气层时必须使用自身携带的固态或液态氧,才能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以提供足够的推力。相比之下,X-43A极速飞机的飞行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安全性能更加可靠。
      航空专家预计,美国宇航局可能会在X-43A极速飞机的基础上研发更大型的极速飞船,以取代目前使用传统技术的航天飞机,成为未来登陆月球乃至火星探索的新型载人飞船。
      
       磁悬浮飞机
      
      磁悬浮飞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飞机,它跟磁悬浮列车一样都是在轨道上运行的,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就是一种新型的陆上有轨高速交通运输工具,适用于20千米以上的距离。目前,世界磁悬浮技术主要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磁悬浮飞机有三大特点:一是磁悬浮飞机运行时距离轨道的高度比磁悬浮列车更高,有8~15厘米,如同在轨道上“飞行”;二是其时速非常高,可达550千米/小时;三是具有许多飞机的特点,如列车两侧有“牙翼”,类似于飞机翅膀,尾部还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其自动控制系统、方向舵、车厢、卫星定位系统等设备都是按飞机标准设计的,具有无噪音、无污染、速度快、节约能源等优点。
      
      我国也在成都制造属于自己的新型磁悬浮飞机,建设成功后,将会开通世界上首条磁悬浮飞机商业运营线,为西部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行提供方便。
      
      超超音速飞机
      
      超音速飞机,顾名思义,就是速度超过音速的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换算成时速即1 200千米/小时。一般的客机如波音、空中客车等的飞行速度都不超过音速,被称为亚音速客机。2003年引起极大关注的法航协和式飞机,速度可以达到2倍音速,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投入运营的超音速客机。由于飞得快,机票价格当然也不菲。
      
      比超音速飞机更进一层的就是超超音速飞机,也叫做高超音速飞机。一般来说,超超音速是指超过声音速度5倍以上的速度,换句话说飞行时速至少要达到5 000千米/小时才能称得上超超音速。运用这种航空技术,从伦敦到澳大利亚的飞行将从现在的14个小时缩减为2个小时。当超超音速飞机以极速划破敌对国家的领空执行任务时,对方的防空系统往往来不及进行拦截,而且导弹也很难将它击落,这正是极速飞机在军事领域的魅力所在。
      可是乘客坐上超超音速飞机时,高速飞行时所产生高温的和震动,会使乘客感到不舒服,而且,高速飞行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也未必是所有的乘客都能够承受得起的,人们可能会因脑部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而昏迷。驾驶员必须要穿上“太空衣”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而对乘客来说除了要求要有强健的体格外,还可能要佩戴特别的器具来抵消压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