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降温调湿电风扇
  • 网络水草
  • 我们的陛下
  • 爱好昆虫的孩子
  • 科学的诗人
  • 驰骋沙场的微型军团
  • 有趣的植物行为
  • 巨眼游太空
  • 自动吸液器
  • 不结雾玻璃涂层的研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我国将布下人造星空等<%=id%>



      
      首次拍到太阳系外行星照片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近日宣布,欧洲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首次在太阳系外一个年轻的棕矮星附近,拍摄到一个极可能是行星的图像。如果进一步的分析数据证明该星体围绕棕矮星运转,那么它将成为首次被人类拍摄到的太阳系外行星。
      根据已发布的材料,这颗棕矮星名为2M1207,属于一个名为TW长蛇的年轻星群,它是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天文小组于今年6月份发现的。TW长蛇星群距离地球约230光年,而被拍摄到的可能是行星的星体,距离2M1207棕矮星约55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千米)。
      
      科学家说,被拍摄到的星体上的大气光谱显示出有水的特点。接下来,科学家将进一步研究该星体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
      
      我国将布下“人造星空”
      
      我国正在加紧研制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一号”卫星星座,以及通信、遥感、测绘、空间探测等多个系列多颗小卫星。这些卫星的升空,除了将形成科学实验、海洋遥感、空间探测、环境监测等多个现代小卫星系列,还将使太空中第一次出现我国布下的由小卫星组成的“人造星空”。
      现代小卫星以其研制周期短、功能密度强、研制经费低等独有的优势,被誉为“空间轻骑兵”,是当前国际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现代小卫星研制以“实践五号”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为标志,自主研制开发了重约300千克的CAST968小卫星公用平台,目前,该平台经“海洋一号”及双星探测飞行验证,表明其性能优良、运行稳定。
      
      所谓卫星公用平台是指根据不同航天任务,进行局部适应性修改,可支持多种有效载荷,以构成不同卫星的卫星平台。在对CAST968小卫星公用平台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上,航天部门正在研制开发高精度、高配置的新一代小卫星公用平台。
      欧洲宇航局打算将月球变*类第二个诺亚方舟:当地球遭遇全球性宇宙灾难或毁灭性核灾难时月球可以成为挽救地球生命与物种的救星。
      
      月球,第二个“诺亚方舟”?
      
      欧洲宇航局正在考虑在这颗地球的天然卫星上组建基地以保存地球上所有已知物种的DNA标本。他称,如果地球上的生命真的有一天因遭遇核战争或宇宙剧变(如小行星的袭击)而灭绝了,那么即将组建的月球DNA仓库将成为地球生命获得再生的惟一可能。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2000年预言:人类如果在未来100年没有自我毁灭,我预测我们将会在邻近太阳系的行星上繁殖,接下来还将前往相邻的恒星系开拓殖民地。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近日预测说,随着全球变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未来冬天的气温将升高,结冰的日子将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气候动力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美国能源部的一个气候模型做模拟研究,预测了2080年到2099年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并和1961年到1990年间的气温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上述结论。
      另外一项研究成果称,未来100年内,北美和欧洲将频繁遭遇高温天气。欧洲环境保护署最近也发布报告预测说,到2080年,欧洲的冬天将几乎消失,热浪和洪水等灾害将更为普遍。
      
      全球变暖将导致冬季气温上升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铁含量丰富的陨星可能是推动地球生命进化的关键性因素。
      他们说,坠落地球上的陨星可能是地球上的矿物磷蕴藏量丰富的惟一原因,有了磷矿的地球随后才日益诞生出更多的生物分子,进而催生出鲜活的生物有机体。
      因为外界环境中的磷含量比地球生物体内所含的磷要少得多,弄明白地球早期时代磷矿的动态能够为生命的起源找到重要线索。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地球上磷含量丰富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陨星的坠落造成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