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不再是梦的太空旅游
人类对遨游太空一直梦寐以求,然而由于太空旅费的昂贵,进入太空旅游迄今仍是宇航员和少数富翁的“特权”。
2002年5月,南非富翁沙特尔沃思完成了为期10天的太空旅行,成为继美国人蒂托之后第二位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太空游客。这两位特殊游客为实现他们的太空之旅,分别耗费了至少2000万美元的巨资。
科学家们正在加紧研制太空旅游专用飞船,他们还提出了建造“太空酒店”——小型太空旅游基地的设想。但是要实现太空旅游的梦想,还有一些难题尚待解决:首先必须拥有足够的、能保证游客安全往返的航天器,而且能使游客在太空安居一段时间。但是目前“太空酒店”还只能是设想,游客们就算到了太空,也只能呆在空间站,而这会妨碍空间站的工作甚至造成危险。其次,太空旅游的价格必须大幅度降低,以便营造出一个相当规模的太空旅游市场。
超乎想像的太家产品
在众多地球轨道中,科学家与工业界人士最感兴趣的大概要算是低轨道(高度在500~1500千米之间),因为在这个几乎没有重力的环境中可以制造出一些在地球上很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造出的全新产品。
典型的太空制造业包括晶体成长、合金制造及制药。这些东西在地球上制造时,或多或少都会受重力影响,从而影响它们的品质。在太空的无重力状态下,制造东西不需要容器,晶体可以在不受污染的环境下成长,如此一来,更大、更纯的晶体,在太空中轻而易举就能被造出来。
在无重力状态下,不同密度的金属可以很轻易地、随心所欲地混合在一起,甚至在熔化或凝固时,仍然飘浮在空中而不分离,所以可用它们制造出更高强度的合金。
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的大制药厂就排着队将自己的生物实验品送上飞船,以期在太空中诞生奇迹。1999年,中国科研人员用神舟号飞船搭载一种生物活性菌株在太空遨游了108圈,并成功分离出对心脑血管疾病颇有疗效的有机复合体,为生物医药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无比神奇的太空种子
你见过一只就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尝过长1米、重1.5千克的特大黄瓜吗?你听说过亩产量达1吨的优质稻谷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过太空之旅后变得无比神奇。
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生物在这里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优良品种成为人类的新幻想。空间育种和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幻想奠定了基础。
俄罗斯、美国的空间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太空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改善人类在太空生存的小环境,解决宇航员的食品供给等。这是为了将来“太空里的人类”。
而中国的太空育种则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辟选育植物优良品种的新途径,这是为了现在“地球上的人类”。因为目的不同,导致现在有“中国已经走上太空育种的最前沿”的说法。
现在中国正准备利用太空种子加快森林成长。经飞船搭载而产生变异的大青杨种子能将树木的生长期缩短2/3,人们期待这树种能服务于中国最大的林区——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
无所不在的太空技术
自1972年地球资源卫星首次升空,迄今已有30多颗卫星在空间运行,为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部门和系统“忠心耿耿”地服务着,在地质勘测、地形测绘、矿藏探测、农作物长势和产量评估、灾害预报、城市规划、铁路选线等方面发挥着传统观测手段无法比拟的高效益、高效率。
此外,各种导航卫星、海洋卫星、天文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以及各种科学探测、技术试验卫星,也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显身手,为人类服务。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