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水库盖毯子降低蒸发量
  • 让太阳和天然气携手增能
  • 聪明试衣间 帮你选衣服
  • 理想伞诞生英国
  • 玩游戏能治疗恐惧症
  • 年轻女性更易患毒瘾
  • 满月剃胎发不足取
  • 给早餐加点蜂蜜
  • 苹果不是最好的水果
  • 立体思维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笔的近代历程<%=id%>


      追溯笔的历史,当然应该从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发明毛笔开始,接着中古时期欧洲人开始用鹅毛蘸墨写字,1565年康拉德·格斯纳发明铅笔,1884年美国人刘易斯·赫德曼发明钢笔,1938年匈牙利人拉迪斯劳·比罗发明圆珠笔—可不要小看了这些“落后”的笔,正是在笔的勾勒下人类才将自己的文明演示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
      尽管打字机、电脑键盘的出现渐渐让人类书写的习惯从写字转向打字,但人们对笔似乎是情有独钟,电脑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笔又开始兴盛。滑鼠是一个重大发明,还有触屏技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笔式输入的基础。
      早在1963年,一个名叫伊凡·萨德伦德的青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到“草稿本”(Sketchpad)的概念,他还利用“光笔”(lightpen)在当时的大电脑TX-2的光管视屏上创作工程画图,这就是最初始的“图像用户介面”,当时这名词还没出现,萨德伦德也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已为电脑中“笔”的发展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1968年,青年艾伦·凯构想了能在无线环境下运作,让门外汉书写输入的板式电脑。到了上世纪的70年代中期,斯坦福研究学院成功研发了笔记本电脑,那时桌上个人电脑连个影儿都还没出现。后来这概念促成了个人电脑的出现。
      1989年,GRiD电脑开发了网格触屏技术,推出GRiDPAD,采用MS-DOS操作系统,它已具掌上电脑的雏形,内有微处理器和移动式硬盘,但电池寿命太短、太重和难用都是它的缺点,美国电器零售巨子Tandy负责经销,结果无疾而终。
      1991年Go电脑公司认为滑鼠始终有所局限,开发了全笔式输入环境的EO板式电脑。1993年苹果电脑推出具手写识别功能的个人数码助理“牛顿(Newton)”,终因时运不济而惨淡收场。继苹果放弃牛顿后,微软于1992年,在视窗3.1的基础上开拓了视窗笔式操作系统,并运用在WinPad器材上。这器材可通过串列线缆和个人电脑交流,但终究不能独当一面。
      1994年,具备电邮、上网和内置应用软件功能的视窗CE器材出现,但它不能成为独立的掌上电脑。同年Palm推出Graffiti个人数码助理,由于它的手写识别有局限,这个输入方式显然大大不如纸笔书写来得便利。2000年末,捷威推出具触屏功能的Touch Pad,另备无线键盘,让用户收发电邮上网等,它采用全美达晶片和Linux操作系统。这才让人们开始有了些许的方便。
      接着,2001年初,新力推出采用奔腾Ⅲ晶片的Vaio次笔记本电脑,笔式输入先进,能让用户在屏面上作绘图草稿用途,可惜价格太高。IBM也在同年推出TransNote次笔记本电脑,能以键盘、触屏或笔式方式输入,用户能在屏上书写。英特尔推行的Web Tablet能与电脑联网,主要用途是让人们在室内使用,作为个人电脑辅助器材。
      微软平板电脑是集大成者,微软调查发现人们钟爱纸笔书写的便利,于是结合纸笔书写与电脑功能,开创了平板电脑。微软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技术成熟了,电池寿命可长达6小时、晶片更省电、硬盘更小容量更大、视屏解像度更高、无线技术普及,这林林总总的间接因素,造就了平板电脑的问世。
      一切都还在继续进化着。但无论如何,作为信息交流的终端工具之一,不管形式如何改变,笔还是会继续用着它的足迹默默地记载着这个时代的每一项变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