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慎言大科学
  • 《易经》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原因吗
  • 发明需要立体思维
  • 旋风式风力发电机的创新思路
  • 王彩玉米 一年收两茬
  • 俱乐部
  • 智慧接触
  • 金点子
  • 致读者
  • 愿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对司空见惯事物投以新的一瞥<%=id%>


      央视“大家风范”栏目,最近播出对华裔美籍化工学家黎念之的访谈。黎念之由于发明“液体膜”而享誉世界,并由此获得化学方面类似诺贝尔奖的最高奖项,成为美国化工界的领衔人物。然而说来真有趣,黎念之的发明,竟来自于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油在水的分界面上形成的膜。
      由黎念之的发明,我想到我国著名哲学家赵鑫珊的一句话:“科学不是别的,它实在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报以新的一瞥!”赵鑫珊的话多么精辟!能否对身边事、身边物投以新的一瞥,则是任何发明创造能否成功的关键!
      你看,苹果由树上落地,司空见惯,牛顿对它投以新的一瞥,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你看,吊灯来回摆动,司空见惯,伽科略对它投以新的一瞥,由此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你看,地图司空见惯,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对它投以新的一瞥,发现西非海岸与南美东海岸完全吻合,由此发现大陆是飘移的,提出“大陆漂移说”。你看,苹果叶圆果实圃,香蕉叶尖果实尖,鸟喙长腿也长,喙短腿也短,司空见惯,山东大学张颖清对它投以新的一瞥,由此发现“生物全息律”,即生物的每一部分,都隐含着生命整体的信息。
      
      由此可见,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所谓“夕阳芳草寻常物,鲜用都是绝妙词。”寻常物、平常事,只要我们能用特殊的视角去看它,鲜用了,都会变成绝妙之词,获得新的发明和发现。黎念之是这样,牛顿、伽利略、魏格纳、张颖清也是这样。而我们如果生活这个世界之中,却一辈子也“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者如一首诗写的一样:“世人见大难见小,入眼光波非了了。”怎么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呢?
      当然,要能对司空见惯事物投以新的一瞥也非易事。黎念之说:许多人喜欢把自己关在盒子之中,而不能跳出盒子之外。为什么不能跳出盒子之外?应是思维狭窄,想象不丰富所致。而要获得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思维,则与艺术修养有关。黎念之说:他从小受父亲翻译家黎烈文的影响,喜爱文学,尤喜鲁迅的著作,曾在科学与文学两条道路之间徘徊。可见,艺术对一位科学家的思维训练多么重要。请看这首写《单元房》的诗:“一门关尽/各演各的剧情/纵然门铃优雅/也难试春浅秋深/只是苦了寂寞的小鸽/隔窗用哑语谈心。”读了这首诗,难道不会使你的视角变换得到训练,想象力得到飞升吗?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