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慎言大科学
  • 《易经》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原因吗
  • 发明需要立体思维
  • 旋风式风力发电机的创新思路
  • 对司空见惯事物投以新的一瞥
  • 色彩效应的创新妙用
  • 智慧接触
  • 金点子
  • 致读者
  • 愿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学发现的思维方式<%=id%>


      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科学发展的土壤中。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思维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变革。1.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亚氏全面研究了形式逻辑理论问题,制定了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组成的“三段论”为主的逻辑体系。17世纪笛卡尔进一步强调理性的演绎法之后,不少西方哲学家便认定只有演绎逻辑才能给各种知识以必然而普遍的理论基础。2.近代培根的归纳法。培根激烈地批评了亚里士多德一派人的演绎至上论,认为演绎逻辑“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科学”,“三段论并不能用于科学的第一原理,而用于中间公理也是无效的……因此它只能强人同意命题,而不能把握事物”。培根认为,科学研究要从观察和事实出发,像登金字塔一样从底部一阶一阶向顶峰登攀。他说:科学认识“只有根据一种正当的上升阶梯和连续不断的步骤,从特殊的事例上升到较低的公理,然后上升到一个比一个高的中间公理,最后上升到最普遍的公理”。培根还强调,这种归纳法不只是要用来发现公理,并且还要用来形成概念。3.现代爱因斯坦的直觉法。爱因斯坦认为培根单纯强调阶梯式的归纳法表现了科学幼年期的一种稚气:“理论越向前发展,以下情况就越清楚:从经验事实中是不能归纳出基本规律来的”。他认定:“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性的。”爱因斯坦还指出,单纯的推演也发现不了重大科学原理:“狭义相对论这一发现决不是逻辑思维的成就,尽管最终的结果同逻辑形式有关。”
      亚里士多德、培根、爱因斯坦的观点虽不能囊括人类科学思维方式的全部,但它的确标志着人类对自身基本思维方式的里程碑式的认识。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维克托、克拉夫特和波普尔为代表提出的“演绎经验主义”、以卡尔纳普为代表深化的“归纳主义”、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突出的“直觉主义”,实际上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的三足鼎立局面。
      我对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既赞同,也有保留。
      其一,杨先生说,如果归纳一下今天近代的科学思维方法,发现其中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归纳法,一条路是推演法。(杨先生之言引自2004.9.8《科学时报》下同)。这是很有道理的,但他却忽略了“直觉法”。实际上,到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研究已突破归纳、演绎轮流统治的格局,“直觉思维”(想象、直觉、灵感)或称“灵感思维”在重大科学发现中的功能,已受到更多重视。
      其二,杨先生说,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推演法。这个论断似有偏颇。应当看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墨子、荀子以及墨家、名家所研究过的名实关系逻辑问题,也即推演法。只要用心体悟和深入研究,我们还不难发现《易经》不只是先贤归纳思维、直觉思维的结晶,而且其本身也体现着较强的推演思维方式。但中国的演绎法没有发展到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得那样体系化、规律化和精致化的程度,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杨先生说的“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发展推演式思维方式”这个论断,是符合实际的。缺乏严密精致的逻辑思维能力,依然是今日不少国人思维品质中的一大缺憾。
      其三,杨先生指出的近代科学未在中国萌生的五个原因皆有道理。特别是揭明国人思维方式中所缺严格、明晰、精致的推演法这一点,更是独具慧眼。但我们还应看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兴盛发展,不只与国人的科学思维方式相关,更与产生这种理性思维方式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在中国没有得到应有和充分的发展密不可分。这是不可忽略的至要因素。对此,爱因斯坦业已作了极为精到的分析。他在《西方科学的基础与中国古代无缘》一文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而“中国的贤哲却没有走上这两步”。这里说的“系统的实验”就与工业化程度不无关联。
      其四,单就科学发现的思维方式而言,我们则应全面把握和综合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和直觉法才好。只看到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当足够重视直觉思维在科学范式突破或原创性科学发现中的重大作用。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思”、“顿悟”、“灵感”和“天地人合一”这种整体性感悟等直觉性思维方式,在21世纪的我国科学发展中,肯定是大有作为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