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慎言大科学
  • 《易经》是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原因吗
  • 发明需要立体思维
  • 旋风式风力发电机的创新思路
  • 对司空见惯事物投以新的一瞥
  • 色彩效应的创新妙用
  • 科学发现的思维方式
  • 创造过程的控制
  • 是什么推动了美国创新者
  • 第242次香山科学会议拾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中医周万顺和他的太岁菌<%=id%>


      当人们向周万顺老人提问怎样培植成功“太岁菌”时,他总会情不自禁要从源头说起。他说他能培植成功“太岁菌”,首先要感谢晚清咸丰年间一位姓侯的道长。侯道长出身于中医世家,医术高明,为济世救人,他竟离家当上了道士,由于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全身心地扑在治病救人上,因而深得百姓尊敬与爱戴。后来,他收了个心地忠厚的周姓徒弟。徒弟出身农家,能吃苦耐劳,经常背着药箱跟随侯道长走村串户为百姓看病,遇到穷人,分文不收。在长年累月中,周某从侯道长处学到不少医学知识。侯道长到了晚年,更是将毕生医术、祖传*、长寿养生之术全部传授给周某。周某继承侯道长济世救人的神圣事业,医术更胜一筹,被百姓誉称为“再世华陀”。周某囱中年丧子,到晚年就将生平学到的医术、长寿养生之道、各种*全部传授给小孙子,也就是当今的周万顺老人。
      1958年周万顺的三岁小女儿腿患骨结核住进医院,结果不但没见好,反而发展到要“截肢”才能保住幼小生命。周万顺好像遭到晴天霹雳。出身中医世家的他,不愿相信这残酷的现实,毅然拒绝医生“截肢”的建议。把小女儿背回家,决心用自己的医术来治疗小女儿的“不治之症”,以期保住小女儿的肢体。于是,周万顺日夜苦心研究,使出浑身解数,采用祖传*并结合启己的感悟,研制出一种治疗小女儿骨结核的配方,小女儿爱吃甜米酒,他就将中药材酿成汁液,佐以米酒,果然疗效显著。宝贝女儿的腿终于保住了。这使周万顺十分高兴。有一次,他在原配方基础上又多添了两味中药,酿成汁液后,小女儿没有服完,就顺手将盛有药液渣的瓦罐放在墙旮旯里。不料,一周后,他想把瓦罐药渣倒掉时,无意间竟发现瓦罐里长了一层“霜皮”,这一偶然的发现使他深感惊奇,于是就将药液瓦罐继续留在墙角。以观其变。不久,他发现瓦罐里原有的“霜皮”已变成了满满的一瓦罐“肉团”了。它样子似肉,晶莹透亮,呈黄褐色,表面平正光滑,向下一面则有钟乳石般的乳头,切下一块后,不久又长复原了,其特征宛如古籍中传说的“太岁菌”(即“地下肉芝”)。他想,既然这“肉团”是中药汁液中形成的,照理亦能用来治病。于是他用心钻研如何进一步培植“肉团”,通过半年多时间对配方反复进行增添试验,他终于探索出一套人工培植“太岁菌”的最佳方案与方法。并决定在小女儿身上进行试验。先将肉团切成薄片,然后将它熬成汤汁,让小女儿日服两次,半月后,竟出现惊人的奇迹,小女儿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脚步轻便。半年后,小女儿骨结核基本*,终于逃过了“截肢”的厄运。
      1976年1月,湖北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护士杨桃仙因胃癌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经人介绍服了周万顺用“肉团”汤汁为主并与其它中药配制的中药后,体质逐渐恢复,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转移迹象,四年后,又照常上班从事护士工作,健康情况良好。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四十年中,服用这种“太岁菌”肉团汤汁等中药,经周*的重症病人有五、六十人之多。
      这一惊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武汉三镇、传遍了全国各地,国内数十家媒体纷纷报道,原来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周万顺一夜之间成为媒体追踪的新闻人物。
      在周万顺家的简陋但很整洁的实验室里,摆放着几十口大缸,室内弥漫着一股酒香。他给记者及参观的人打开其中一口缸盖,往里看,“肉团”(“太岁菌”)充满整个缸体。他从缸中割下一块“肉团”,只见其通体褐*、晶莹剔透、汁液欲滴,细看有明显分层,手感柔软而不腻。“肉团”分层类似树木年轮,三十年前培育的那缸“肉团”就有三十层。“肉团”形状和容器形状一致,生命力极为顽强。将“肉团”切成小薄片,和肉、鱼一块煮或煎,放在肉中烧是肉味,放在鱼中烹饪是鱼味,单用油盐炒熟,略带酸味。
      由同济医科大学朱清华教授等食品与营养学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针对“太岁菌”肉团作为配方之一的药物是否有抑制肿瘤效果的问题,专门对小鼠肺癌、腹水瘤、艾氏腹水瘤等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表明饮用此药后的“各组小鼠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肉团“确有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包括使肿瘤生长减缓或使个别动物的移植瘤细胞不能生长的作用。”
      武汉大学生物系专家对这种人工培植的“太岁菌”抗瘤生物药剂进行测试证明,该药制含有大量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1993年10月26日,广州军区武汉总院专家对“太岁菌”进行切片观察,事前用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溶液戊二醛和锇酸浸泡,结果出人意外,该物竟无任何变化。由此证明“该物不嗜锇,对铅、铀无亲和性”。在5万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物中有散在的有形致密物,呈棒状或圆形,外膜为双层结构,可有拟核”,一般生物体均可用戊二醛、锇酸固定上色,可是该物则不然。可见,这是一种特殊的生物体。
      1996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赵永芳教授主持研究周万顺培植的“太岁菌”肉团,惊人地发现除原来已知的成分外,还有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PQQ”。对“PQQ”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课题,世界上只有美、日、荷兰等少数几个国家在进行研究。“PQQ”具有五个主要功能:一是刺激某些植物发育及微生物和人体细胞生长。二是作为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因子。三是清除自由基的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四是防治肝损伤。五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
      周万顺以“太岁菌”肉团母液为主要原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相继开发出“太真液”、“玄真酒”和“泰一”天然调节剂,蜚声海内外。其中“中国玄真酒”获“94中国优质保健品”金奖,并在国家卫生部、外经贸部和国家科委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保健节”获金奖;“泰一”天然调节剂获“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又开发“多人多生命液”,武汉市科委主持的鉴定结论认为,该生命液是汲取祖国传统中医药学、食疗学、养生学精华,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独特生产工艺研究的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新一代纯天然保健饮品,具有免疫调节、抑制肿瘤、抗辐射三大保健功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以它一问世,它的特有保健功效立即引起世界医坛知名人士的密切关注。
      周万顺是一位在中医学上颇有造诣的有心人,他从偶然的发现中,抓住机遇,通过半年时间不断探索,对原配方反复增减试验,成功地总结出一套培植“太岁菌”方法。对于这套培植人造“太岁菌”肉团的*,他表示,不管外国人山多少钱,他都不会出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