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发展观与创造教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在雕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id%>


      初一劳技课的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雕刻,如“泥板雕刻”、“刻印章”、“木板雕刻”、“竹板雕刻”等。不管是哪一种雕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会各自的制作方法和加工技术,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习惯和增强审美的观念,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在雕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呢?
      
      培养兴趣,增强创造性思维意识
      
      要使学生对雕刻产生兴趣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首先就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诱导。我经常找来一些雕刻作品或作品照片以及“雕刻精品集”进行展览。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斑斓绚丽、尽显风采。有的隽永超脱,气韵天然;有的意涉瑰奇,藏巧于拙;有的心任天造,横鲁疏狂;有的心闲手敏,咫尺万里;有的蕴蓄古雅,意志奇逸;有的引人渐入佳境,得意志形。或拟古、或前卫、或写实、或变形、或具象、或抽象,独树一帜,令人惊叹。这样的展览深深吸引着学生。组织观看一些雕刻名家的专题录象片,举办讲座、专题讨论等,学生开始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
      
      训练技能,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科学而又异想天开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强烈的创造意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必须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方法训练。根据我的体会,训练中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是根据问题提供的所有信息,从多方面以分析探索的方式去思考,以求得大量新颖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任何发明和发现、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之上的,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多向学生介绍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南北取向法、类比思考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法、智力激励法、移植法等以拓宽也们的思路。因此在雕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多设想可能性。如教学木板或竹板雕刻时,我先展示一块木板或一块竹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视角,设计出图案,确是雕刻形式,进行色彩调配。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设计完成后,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二三个最佳方案,再进行雕刻加工。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深刻领会到这些科学思维方法的奇妙,并自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中。
      2.基本思维程序的训练。我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分析——筛选——设计”。因为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进入广泛深入的分析,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雕刻教学中可用于培养观察能力的内容所占比例较重。我在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观察训练。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认真细致,全面深刻,有条有序,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使学生的头脑尽量储存十分丰富的想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教根雕时,我先向学生展示根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反复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充分联想。它象什么,象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哪些联想是结合实际的,哪些想象是不切合实际的,把切合实际的联想保存下来,再进行比较,设计出最适合这个根坯实际的最佳雕刻方案。
      3.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怀疑。如学生张某一次去锯板厂看到一块板边皮,锯过的一面,纹理很漂亮。他拾了回来,要我指导他雕刻成小制作。我一看板面中间的纹理图象很象一个图画中的胎儿,外围的纹理是一个不大规则的椭圆形,很象一个图中的母体,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案已天成,还要雕琢干什么?我心里有数,但嘴里不说。还是叫他拿回去仔细观察并运用已掌握的类比法、移植法等思维方法进行想象。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观察,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终于想象出与天然图案相吻合的画面。这时我又因势利导提出:天然画面无须雕琢,但不雕琢仅仅是一块木板而已。怎么办呢?我又告诉他,你现在必须要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技艺进行设计。又经过反反复复的联想分析,最后定出方案。对木板的边缘作一些简单的加工,在椭圆形外的左下方刻上二个“孕”字,又填以草绿色,表示生命的力量。“孕”的左下方又配上一个红色的印章。这件作品后来参加县、市劳技作品比赛都获了奖。
      
      联系实际,进行创造性思维实践
      
      所谓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指培养兴趣。树立创造性思维意识不能脱离实际,训练技能、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不能离开实践。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实践中,总结出这样几点体会:一是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并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最大可能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不求一开始就成熟;二是支持他们大胆实践,在学中做、做中学,一步一步总结提高;三是指导学生选准重点,总结提高,做到有所取舍、集中集体智慧。不求一揽子都解决。如一次我偶然拾到一个奇形的毛竹蒲头。其高度40公分,围35公分,形扁,大的两面,一面看是一个竹筒,另一面看是一大一小两竹连在一起,成依偎状,竹节长有一公分或两公分不等。我把这样一个奇形怪状的竹筒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实践。要求学生把它做成艺术品。同学们异想天开,积极性非常高,提出许许多多的创作方案。我因势利导,指导他们有所取舍,集中集体智慧,定出最佳创作方案:用刻字形式体现,大面刻上草书“神趣”二字,一大一小相依的一面,在大的面上刻上草书“相依”二字。表面用水磨方法打磨,不损坏竹节,打磨后成清白的自然色。对“神趣”“相依”字填上竹叶青的颜色,又在“神趣”的右上方、“相依”的左下方各配一个红色的印章。这样整个形态浑然天成。这个作品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