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节日狂欢提防假日心脏
  • 改善行为 远离癌症
  • 竹子开花不会导致大熊猫种群灭绝
  • 俄学者提出灾害和社会变革预测说
  • 暖冬不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 疯牛检测有助于保护人类食物链
  • 勿滥服多仔丸催生双胞胎
  • 专家预测2005年是蓝牙年
  •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 眼睛其实也会感染性病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隐形技术黑洞正在悄然形成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展迟缓,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多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费用至少是消化吸收费用的10倍以上,国有企业的比例更高;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强;约40%的企业研发机构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曾研制出我国首台大型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邬江兴院士说,你看看墙上的空调、桌上的彩电,虽然品牌都是国内的,但是里边的核心器件大都来自国外,甚至是国外同一个企业的,“这么多产业中,除了民族通信业占据一席之地,其他领域几乎已经‘全军覆没’。” 

      “产业技术的依赖,说到底还是个体制问题” 

      “技术黑洞”的形成和投入密切相关。虽然我国研发经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因基数过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仅为1%强,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左右,世界500强企业一般是5%到10%。 

      在我国,一个产业的整体投入远不及一个跨国公司的投入能力。仅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的研发和教育投入每年就约近6亿美元,其全球研发投入约30亿至40亿美元,而微软的全球研发投入更是高达50亿美元。 

      专家指出,产业技术投资不足很可能使我国产业发展、技术进步陷入恶性循环:产业越是落后,技术投入越低;技术投入越低,产业越是落后。投资能力有限的企业陷入尴尬局面:倾尽全力也只能拿出“小钱”,根本无法与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投资相提并论。这种情况如不能明显转变,特别是技术投资增长没有一个更大的加速度,提高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实力,将是非常困难的。 

      “产业技术的依赖,说到底还是个体制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经济研究所李平研究员认为,从技术到产品到企业再到产业,这中间的体制障碍非常大,因此难以形成生产力。 

      “很多技术我们有,为什么不开发反而引进?因为与其费半天劲去搞研发,还不如引进一套,服务也到位。这样,设备的核心不变-家的才怪!如此下去,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慢慢衰竭,许多曾经掌握的核心技术也在慢慢衰竭。从国家来说,核心技术就越来越减少了。” 

      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仅我国企业必须面对日益苛刻的技术壁垒挑战,我国以往注重跟踪的技术发展战略也受到严峻挑战。专家指出,跟踪发展的技术在市场上实际应用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将会进一步拉大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最终形成技术依赖。进一步理顺经济与科技之间的发展关系,引导和鼓励实施内涵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国内的科技消费需求,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消除技术“黑洞”,应该是国家“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 

      “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我们必须认识到,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技术是引进不了的。”上至科技部部长,下至一般科技人员,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目标:技术创新型国家 

      专家指出,我们必须改变战略思路,由工业化追赶转向信息化追赶,转向科技追赶,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赶上国外先进水平。这是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科技界和企业界应擎起的一面旗帜。 

      针对产业技术领域出现的“黑洞”现象,我国必须打破悲观论调,积极应对全球化这柄“双刃剑”,制定适当的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选择适当的技术突破口,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跳出技术依附的陷阱,摆脱跟踪的宿命。韩国、日本、爱尔兰等少数几个国家出现的技术跨越事实已经证明,采取适当的战略,实现技术跨越是可能的。 

      一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多样性及产业技术的群体特征,决定了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可能是多样的,选择空间非常大,在客观上为后起国家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产业整体水平与上世纪80年代大不相同,许多领域形成了雄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基础,一些重点战略领域也形成了较强的制造能力和现代大型工程管理技能,政府以及全社会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投资能力大大提高。 

      “如果有合理的战略设计和有效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某些领域或环节上取得技术领先地位,形成特殊竞争能力。”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说。 

      专家指出,我们必须跳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竞争,培育高技术产业领域内的比较优势,实现比较优势从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换。同时,改变过去技术创新以单项技术为主的局面,以产业核心技术为目标,使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从单纯依靠引进、消化吸收转向对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提高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抵御“技术黑洞”吸力的能力。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