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沙尘暴有害人皆知 知其有利者甚寡
  • 我国将开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
  • 该如何对待转基因食用油
  • 全球气温可能上升1.4~5.8摄氏度
  • 高考减压的心理药方
  • 供电、信息等网络易遭雷电袭击
  •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于加速创新
  • 21世纪我国发展将遭遇六大基本挑战
  • 应当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试管婴儿
  • 俄罗斯将对国际空间站起主导作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锁定粮食产量年年下降的深层原因

    粮食单产下降的因素。既然如此,那粮食减产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李院士认为,面对关于粮食产量的实际疑问,在依靠数字统计的同时还必须结合社会学的分析。 

        “化肥用量、灌溉、机械都是可以促使粮食增产的农用物资,但是决定这些农用物资使用方向的是农民。农民是根据各种农作物的报酬效率来决定其农用物资投入方向的。”李院士告诉大家,在北京郊区种小麦根本不赚钱。因为小麦要施化肥农药,还要浇三次水,算下来平均投入得要250块钱。小麦买5毛钱一斤,亩产500斤的话刚好收回成本。所以农民自然会将较多的农用物资投入到其他报酬效率高的作物上去,因而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这就是粮食减产的深层次的原因! 

        由此,李院士提出在三年内实现我国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建议措施包括:第一,认真贯彻中央支农政策措施,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年的一号文件,包括促进农民增收九项政策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这势必大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今年的粮食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尽快和恢复可能恢复的粮食播种面积。第三,加大对与提高粮食单产有关措施的支持力度。农用物资的保证供应是提高单产的物质基础,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是实现稳产高产的技术保证。前者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有效措施,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3年初对7省28个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投资严重不足、非专业人员多、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和农技推广体制不合理、农技推广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有缺陷等问题,希望能引起领导部门的重视,及早解决,使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