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如果按照他们家长的意愿,这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生道路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
由于美术出色,朱棣文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建筑师。尽管朱母与杨振宁是同学,可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从事物理研究,因为“学物理不易生存”。
朱棣文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而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对赚钱感兴趣,那就去做!对科学感兴趣,也可以去做!”
从事工程学的父母希望Hooft子承父业,然而汽车与轮船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高中时他就为物理学着迷,当老师问他的理想时,不善表达的H ooft激动地忘记了怎样表述“科学家”这个词,“我希望成为一个研究知道许多东西的人。”
41岁的Cornell原本可能成为一名汉学专家。当年他大学念到一半时,放弃了物理,去到台湾和北京学习中文。两年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此项,于是,他“又回到物理学的道路上”。
世界时刻都在变化。面对着清华学子渴求经验的提问,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各自的经历做出回答。Hooft总结说:“你们不需要听老家伙的意见。选择道路取决于你们自己!”
“我有考试不及格的经历”
朱棣文家里出了12位博士,他的兄弟们都非常出色,而朱棣文在念书时成绩并不好,高中时甚至不愿上学。幸运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付出所有。
在他看来,考试并不重要,学生也不要只满意一个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科学直觉的习惯,用不同方式看待问题。”朱棣文说。
Hooft还有过功课不及格的经历,可他不在乎。“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它。要坚持不懈地提问,即使答案正确也应该问为什么。”
“聪明人自己去寻找机遇”
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谈到一个成功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因素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机遇。
“我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出生时谁的脑门上也没有成功标志。”朱棣文回忆,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他工作的实验室只有20几个人,却有五六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谓机遇,就是近距离接触优秀人才,观察他们怎样解决问题,并在自己身上应用。”
“怎样才能抓住机会?”一名清华学生问。“在清华这样的学校读书,你现在就有机会。”朱棣文回答。
Hooft接过话来:“聪明的人,自己去寻找机遇。”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