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科学家的六大预言(下)
  • 陈大元:克隆拯救大熊猫指日可待
  • 对器官捐赠应给予立法保障
  • 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谈科学与人生
  • 专家分析汗血马失传的原因
  • 专家呼吁尽快对脑死亡立法
  • 服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加剧动脉硬化
  • 器官移植:死亡标准成首要问题
  • 专家表示近期洪灾与厄尔尼诺无关
  • 中国科学家的六大预言(上)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白鳍豚:走向灭绝边缘(图)

     
        悲惨的命运

        据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白鳍豚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先锋博士介绍,1984年初步调查表明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为400头左右,1986年总数量下降到约300头,1990年约200头,1994年已不足100头。目前,除了在洪湖、九江、镇江等个别江段偶尔可见到一两只白鳍豚外,当年成群的白鳍豚腾跃江面的景观已不复见了。白鳍豚已濒临灭绝。

        谈及白鳍豚数量锐减的原因时,张先锋认为,不仅仅因为白鳍豚是一个古老而在衰退的物种,更重要的是与人类在长江中越来越频繁的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白鳍豚在自然界的处境令人担忧,其人工饲养状况更不容乐观。1980年初,一头受伤的雄性白鳍豚被科学家从渔民手中接到水生所疗养,取名叫“淇淇”。从此它在水生所栖息下来,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鳍豚。如今,“淇淇”已经24岁了。尽管一直受到科技人员的精心照料,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在孤独中日渐走向衰老。

        我国曾人工饲养过多头白鳍豚,中科院武汉水生所饲养过“容容”、“联联”;江苏省有关部门饲养过“江江”、“苏苏”。可惜的是,它们相继因伤病而死去。1986年,科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捕捉到一头雌性幼豚“珍珍”。科研人员原以为给“淇淇”找到了配偶,人工繁殖和科研有了希望。但事与愿违,两年半后,还未达到性成熟的“珍珍”不幸死于肺炎。

        1995年,科研人员历时一个多月,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头性成熟的雌性白鳍豚,将它放养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内。1996年夏天长江大洪水,这头还未命名的白鳍豚因触网而死,令专家们痛惜不已。

        严峻的现实

        面对白鳍豚如此险恶的处境,心急如焚的科学家及关心白鳍豚的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原地保护、人工繁殖、克隆技术以及迁地保护等多种方案。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副所长王丁说,原地保护,就是让白鳍豚在长江中自然繁殖发展,这当然是最好的愿望。但人类活动日益频繁,长江水环境日益恶化,白鳍豚已无法在长江里生存繁衍了。

        人工繁殖是拯救野生濒危动物有效途径之一。近20年来,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致力于白鳍豚的人工繁殖,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离成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那么,白鳍豚能否克隆呢?朱作言等专家说,克隆白鳍豚现在不过是理论上的概念和良好的愿望,目前克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刘建康、陈宜瑜和全国政协委员陶醒世等专家认为,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逆转,实施迁地保护已成为拯救白鳍豚的唯一选择。他们建议组织有力的捕豚队伍,尽可能地把长江里为数不多的白鳍豚捕捉起来,放到石首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和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白鳍豚馆,进行迁地保护和增殖。

        专家们呼吁抓紧时间作最大的努力,拯救白鳍豚还有希望。如果再等3年至5年,即使国家有再大的投入,白鳍豚也很难抢救了。

        人工养殖基地和自然保护区站 

        长江流域目前建有白鳍豚人工养殖基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共9个。它们是: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于1992年7月建成的武汉东湖白鳍豚人工繁殖研究基地(这是中、日两国合作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淡水豚类饲养繁殖系统和科研基地),1992年建立的长江洪湖新螺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1992年建立的长江石首天鹅洲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安徽铜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5个白鳍豚保护站分别建在湖北监利、湖南城陵矶、江西湖口、安徽安庆、江苏镇江。保护站主要承担一些白鳍豚观测项目。

        中国抢救白鳍豚大事记 

        197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白鳍豚研究组。从此,正式开始了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以期挽救这种濒危的生灵。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水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通令》,都把白鳍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1980年,湖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保护珍贵动物白鳍豚的布告》。

        1986年,在武汉召开了淡水豚生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白鳍豚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主题。

        1992年,农业部批准建立湖北石首天鹅洲和湖北洪湖江段两个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并批准建立湖北监利、湖南城陵矶、江西湖口、安徽安庆、江苏镇江5个保护站。

        1993年,在南京召开了保护白鳍豚国际会议。

        1996年12月25日,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1996年2月,农业部召开关于保护白鳍豚紧急会议,商讨保护对策。

        1997年6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大、人大的部分大学生,向全社会发出了“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倡议书,并倡议1997年为挽救濒危野生动物——白鳍豚年。

        1997年8月,“长江瑰宝白鳍豚展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

        2000年4月,在北京开通了“爱白鳍”网站。

        200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陶醒世等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提出了加紧保护白鳍豚的政协提案,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白鳍豚的保护。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